发热待查(feverofunknownorigin,FUO)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也是让绝大多数医生头痛的问题。今天,我们来结合《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聊一聊如何规范化处置发热问题。
这几个基本概念,你是否都清楚?1.发热:
按照国际标准,口腔温度超过38.3℃以上诊断为发热。但口腔多有不便,更多时候用的是腋窝、耳温等等,换算公式约为:肛温-0.5℃=口温=腋窝温度+0.5℃=耳温+0.4℃。
2.待查:
经常有发热患者就诊,用药两三天仍然发热,是不是就明确诊断发热待查了?有人在家发烧了5天才来看病,是不是就是发热待查?很多患者发热来诊后,通过血尿常规,胸片CT等检查,很快明确诊断,或者至少是可能性很大的诊断,是不是还是发热待查?
准确定义:发热持续至少三周以上,口腔温度至少三次超过38.3℃,经过一个星期的门诊或者住院系统全面检查,仍然不能确诊。
3.分类:
(1)经典型发热待查如前述。(也是本文讨论内容,以下提到的诊断和处理都是针对经典FUO)
(2)住院患者的发热待查:入院时无发热,入院后发热超过3天,至少三次口温超过38.3℃,或者三次一天之内波动超过1.2℃。
(3)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发热待查:粒细胞低于0.5同时至少三次口温超过38.3,或者三次一天之内波动超过1.2℃。体液标本培养超过48小时,结果为阴性。
(4)HIV感染患者的发热待查:有HIV感染,住院发热超过三天,标准同前。
常见病因有哪些?发热待查的原因,人们研究很久,总结了很多。但是直到今天,临床上仍然用的是年一篇文献的结论,包括如下:
1.感染:最常见感染性病因为结核和脓肿。
2.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比如结缔组织病,例如脉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风湿性多肌痛等等。表现为FUO的最常见风湿性疾病为青少年患者的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旧称Still),以及老年患者的巨细胞动脉炎(GCA)。
3.恶性肿瘤:表现为FUO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为淋巴瘤(尤其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肾细胞癌、肝细胞癌或其他转移至肝脏的肿瘤。
4.其他疾病:多种药物引起的药物热也是FUO的常见原因,其他还有肉芽肿性疾病、伪装热、溶血发作等。
虽然是上述简单描述,但是仍然有明显侧重:在后面提到的检查过程中,可以着重考虑。
一图理清处理流程经典型发热待查诊疗的建议流程:
(来源:改编自《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
1.判断是否属于经典FUO
如前所述,是否符合3周、38.3℃、一周以上,之所以选择三周这个时间段,是因为常见的病毒感染,有三周内自愈倾向。注意既往的相关病史,尤其是粒细胞缺乏和HIV感染。
2.初步筛查
基本原则:最重要内容包括仔细采集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以及频繁地重复评估。
(1)确定是否发热,记录热程,虽然现在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经典的热程很难再现,但是尽量做到为好。此外,如前所述,详细的询问病史,永远不过时,再精密的仪器,有时候比不上有耐心的医生的一张嘴,一支笔,尤其注意用药的具体情况和对用药的反应。
(2)既然已经以发热为主要问题,就不要麻烦,亲自给患者体温计,仔细看着测量体温,避免伪装热。每天至少测量4次:常规是6点、10点、14点、18点,随时发热随时测量,超过38℃的30分钟后复查。
(3)回归本科阶段学的诊断学,按照系统顺序询问发热伴随症状,从全身、皮疹、皮肤颜色、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尽量不漏地问下来,具体内容甚至可以翻着诊断学教材去问。
(4)仔细查体:常规的不必多说,容易遗漏的地方包括眼睑、皮肤、甲床、浅表淋巴结等等。规范的体检应该每天进行一次,前后对比。
(5)第一阶段辅助检查初筛:基本上类似于入院病人常规检查,包括三大常规(包括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学,甲状腺功能,凝血功能全套,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在这些基础上,针对发热,做血培养三套(需氧和厌氧),中段尿培养和菌落计数,铁蛋白,免疫球蛋白,免疫固定电泳,淋巴细胞分类,自身抗体谱,肿瘤标志物,梅毒艾滋,影像学包括最基本的肺部CT和腹CT及腹部超声检查。
(6)上述五项内容,出现异常的,可以认为是诊断线索(PDC,potentiallydiagnosticclus),一定深究,反复完善病史,必须获得一个合理解释,需要时进行进一步检查(见后)。
3.特异性检查
这个阶段费用比较高,部分检查为有创检查,并且很可能需要反复有创检查,需要和家属提前交代清楚。两个基本原则,第一特异性要高,不能大撒网,第二尽量无创到有创。
(1)按照前面的PDC进一步检查:比如,淋巴结肿大的,穿刺,活检,考虑特殊性感染,或者血液病时,骨髓穿刺活检,涂片,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上流式细胞仪检查等等。如果脏器有脓肿可能,自然是进一步穿刺,获得病理诊断为好。
(2)PET-CT和PET-MRI:在常规检查已经基本穷尽,无法获得线索时,可以考虑这两个绝对的土豪项目,阳性的有比较大的病灶指向性意义。同时,如果前期没有PDC,并且PET阴性,多数预后良好。所以,PET的意义在于指示可疑部位,指明可能方向,不能只靠PET确诊。
4.治疗(对症治疗和诊断性治疗)
(1)体温控制:
a.不超过39℃,基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即可,不需要处理发热。
b.超过39℃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应该积极控制体温,包括退热药物和物理降温,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体温调节机制正常情况下,不建议单纯物理降温。
c.超过40℃,或者可能有脑组织损伤或有感染性休克风险患者:除了退热药物以外,可以使用冷水擦拭,配合风扇,以及冰毯等,加速水分蒸发。
(2)诊断性治疗:
比如怀疑结核的抗结核治疗,怀疑疟疾的抗疟治疗,等等等的。但是,一定记得基本原则:选择的药物特异性强,疗效做够确切,安全性大,并且剂量要充足到能完成整个疗程,无特殊原因不能换药,保证诊断性治疗的可靠性。
(3)抗感染药物:
对于经典发热待查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应该基于严格的临床病原学证据,尽可能在用药前,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尤其是病原学标本的采样。(但客观条件限制,很难做到)。
(4)糖皮质激素:
效果没的说,感染性,非感染性疾病,都能退热。所以滥用情况也很多。但是必须知道,激素不但改变热型和掩盖临床表现,还会使潜在感染性疾病扩散和诱发二重感染,所以不建议使用,尤其不能用作退热药物。
(5)还搞不定怎么办?
对于始终无法确诊的患者,症状轻微的,可以门诊观察,考虑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病情,出现新的PDC及时进一步检查。此外一般情况下,即使完善了上述检查也无法确诊者,大多预后良好。
作者:江河
排版:飞腾
投稿:xiangfeiteng
dxy.cn题图: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PETERSDORFRG,BEESONPB.Feverofunexplainedorigin:reportoncases.Medicine(Baltimore);40:1.
2.KnockaertDC,DujardinKS,BobbaersHJ.Long-termfollow-upofpatientswithundiagnosedfeverofunknownorigin.ArchInternMed;:.
3.ArnowPM,FlahertyJP.Feverofunknownorigin.Lancet;:.
4.MackowiakPA,LeMaistreCF.Drugfever:acriticalappraisalofconventionalconcepts.Ananalysisof51episodesintwoDallashospitalsand97episodesreportedintheEnglishliterature.AnnInternMed;:.
5.VanderschuerenS,KnockaertD,AdriaenssensT,etal.Fromprolongedfebrileillnesstofeverofunknownorigin:thechallengecontinues.ArchInternMed;:.
6.ZenoneT.Feverofunknownorigininadults:evaluationofcasesinanon-universityhospital.ScandJInfectDis;38:.
7.KnockaertDC,DujardinKS,BobbaersHJ.Long-termfollow-upofpatientswithundiagnosedfeverofunknownorigin.ArchInternMed;:.
8.发热待查诊治专家共识中华传染病杂志年11月第35卷第11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