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节炎的过去和现在人类最早认识的疾病症状是疼痛,而风湿性疾病的主要表现又是疼痛,因此在此方面讲,风湿性疾病是人类人是最早的疾病。
1.痛风的过去和现在:
痛风是风湿性疾病中认识最早的疾病。它有“病中之王”、”王者之病”之称。早期希腊学者将所有的关节病统称为风湿病,后来希波克拉底首次将痛风从关节炎中区分开来。Gout的中文由来是由金元时期中医朱丹溪提出。后来英国医生巴林.加罗德首次提到痛风患者血尿酸浓度的升高,并发明了医学界第一个临床化学检验---血尿酸检测。随着时间推移,人类不断将OA、RA与痛风区别开来。
2.骨关节炎过去和现在:
过去:18世纪晚期,医生威廉.赫伯登描述了一种“指骨结节”,即“赫伯登结节”,被视为骨关节炎的典型表现之一。并发现骨关节炎不同于痛风,从而将该病与痛风分开。年,英国医生斯彭德首次提出“骨关节炎”一词。过去对于治疗,多采用各种柳树制剂,因其中含有水杨酸。直至年,德国某公司将水杨酸合成为乙酰水杨酸,至此,第一个商品药物名诞生。现在的治疗:NSAIDs、物理疗法、减重、锻炼、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粘性补充剂、手术灯方法。年,出现了雷尼酸锶,是一种通过刺激软骨基质形成的DMOAD药物。此外,血小板血浆注射液能够缓解OA症状。基质干细胞或外源性生长因子疗法也可改善病情。
3.类风湿关节炎过去和现在:
过去:19世纪,法国医生兰德里.波维报道了9例患者,以手指和腕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逐渐出现肘、膝和足等关节症状。从而第一次对RA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从而把RA与痛风分别开来。现在:被认为是一种发生在手和足关节的,以多关节受累、对称性、疼痛和肿胀为特征的严重致残的炎性关节病。目前RA的新的治疗模式:诱导缓解—巩固维持。
4.强直性脊柱炎过去和现在:
过去:强直性脊柱炎最早可追溯至90万年前融合的鳄鱼椎骨。年,爱尔兰医生首次提供了关于骨骼畸形的病变描述,直至19世纪,AS被单独划分为关节炎中的一类,但多数医生仍认为AS是RA的一种变异性,因而,两者的治疗方法也是类似的。现在:ASAS/EULAR对AS治疗的建议:以NSAIDs为一线治疗药物,柳氮磺胺吡啶为二线治疗药物,辅以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最后可选用TNF抑制剂。加强患者教育、锻炼、物理治疗、康复等。
5.银屑病性关节炎过去与未来:
过去:年法国医生阿里贝尔首次描述了银屑病相关的关节症状,年,皮埃尔.巴赞首次提出银屑病关节炎这一病名,在之后年间,人们一直将PsA与RA互相混淆。直至年,美国风湿协会将PsA从RA中区分开来,作为一个独立疾病。现在:治疗方面意识到肥胖和银屑病关节炎总是关联的,因此减肥可以提高患者对抗肿瘤坏死因子药物的反应性。白介素-12和-23的抑制剂ustekinumab、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等也是治疗此疾病新型药物。
二、模拟血管炎
模拟血管炎(vasculitismimics)即临床上表现与血管炎病十分相似的疾病,但其治疗方法与血管炎的治疗不尽相同,因此临床上正确认识并诊断该疾病十分重要。临床上提示可能存在血管炎的表现如下:
1)多器官系统受累的炎症性疾病:
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快速进展如:急性神经系统受累致足下垂、精神异常等
全身症状如发热、体重下降
ESR增高、贫血、血小板升高等
2)出现活动性尿沉渣、咯血或呼吸困难、皮肤紫癜或出血时要警惕小血管炎可能。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模拟血管炎的可能。
此时,有必要行实验室检查进一步区分:
ESR、CRP常提示全身炎症性反应
ANA、C3C4、冷球蛋白、RF等常提示免疫复合物形成或沉积
ANCA常提示无免疫复合物沉积性血管炎
受累器官组织活检可明确是否有血管受累及受累的类型。
模拟血管炎的常见疾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有多系统的表现,如厌食、乏力、肌痛、瓣膜病变、心衰、皮肤病变等。诊断后尽早予足量合适抗生素治疗。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常发生在长病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尤其是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者。可伴有发热,皮肤皮疹、慢性皮肤结节、溃疡、脓肿等。诊断后予克拉霉素、克林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抗生素加乙胺丁醇、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康结合治疗,疗程3-12月。
丙肝病毒相关的血管炎:是冷球蛋白相关性血管炎最常见原因。泼尼松及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病毒载量升高,INFα可能改善感染和血管炎表现。HCV模拟血管炎为冷球蛋白血症。
乙肝病毒相关的血管炎:可见于10—50%的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表现为系统性血管炎,同时伴有肝功异常。治疗包括激素、抗病毒药,偶热血浆置换。HBV模拟血管炎多为结节性多动脉炎。
HIV病毒相关性血管炎:可以模拟多种结缔组织病。治疗上抗病毒是主要方法。HIV模拟血管炎多表现为“血清阴性”风湿病表现。
总之,当患者出现复杂的对系统炎症表现时,应考虑血管炎诊断,但还需寻找可能的原因。有临床提示情况下,应进行血清学检查及活检辅助检查。
当自身抗体结果不典型又有以下表现时时应想到模拟血管炎疾病的可能:
发现心脏杂音
下肢肢端坏死
亚急性心内膜炎的指甲下线状出血
明显的肝功能异常
有使用毒品或危险性行为史
既往有肿瘤相关性疾病的诊断
异乎寻常的发热。此时,进行血培养、病毒性肝炎抗体检测、HIV检测、血管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必要的。
三.难治性痛风致骨质破坏
痛风致骨质破坏的特点:
易发生于病史较长,伴有危险因素和痛风石的老年男性。
60%发生在髌骨,其次是跖骨,距骨,其他的部位如颈椎、股骨颈、髂骨、耻骨联合等。
痛风发生骨折样破坏的机制:
炎性因子:痛风石中的巨噬细胞可表达炎症因子TNF-α及MMPs-2/9。MSU可直接刺激关节软骨细胞分泌活性MMP-3,刺激破骨细胞,降低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损害,抑制骨修复。
尿酸盐直接侵蚀:骨内外、邻近软组织尿酸盐沉积及侵蚀,致韧带损伤,骨关节稳定性降低从而致骨损害。
负重力牵拉力:骨折样破坏均发生于负重骨如:距骨、跖骨、股骨,或者是牵拉力较大的韧带附着骨如:髌骨。
其他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引起微小血管病变,从而致骨营养不良,骨脆性增加。
难治性痛风治疗新理念:
诱导缓解:诱导期为最初发病的3-5年,建议:血尿酸umol/L(-umol/L),尿酸水平越低,诱导期越短。
维持治疗:稳定治愈状态(无急性发作,痛风石溶解)建议:血尿酸低于饱和点浓度(-umol/L),维持时间由血尿酸水平决定。
难治性痛风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意义:提供确诊依据,减轻骨关节/肌腱/神经/软组织/肾脏进一步损害,改善外观、矫正畸形、保留关节功能,降低体内尿酸盐总量,痛风石是巨大的尿酸盐库。
手术时机:慢性期即局部红肿热痛症状消失、ESR正常、血尿酸尽量降低水平状态,具体值无明确要求。
痛风石患者不同病理改变的术式:
体内巨大痛风石:常规处理方法:痛风石清除术:刮除病灶,修整骨面,碱性液加压冲洗。
骨质缺损:腔内冲洗,重者骨移植,行关节成型/关节融合术
软骨受累:清除结晶石应避免软骨损伤,行软骨修补/移植术
肌腱/神经受累:肌腱/神经粘连松解,肌腱移植术,跟腱延长术
滑膜增生肥厚:切除炎性滑膜
合并破溃/感染:控制感染,修复创面。
白癜风治疗用什么方法好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