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蒸疗法
即熏洗、蒸、熏等疗法的合称。它是祖国传统医学外治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用中药煮沸后产生的蒸气熏蒸或用药物煎汤熏洗全身或局部,以治疗多种疾患的方法。本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最早的医学书籍《五十二病方》中就收载了“熏浴法”。疮口清创用药有“谷酒”、“沃”、“娓”法,该书还较详细地记载了外治的运用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熏蒸疗法与中医其他内外治法一样,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具体的病证按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择熏蒸或熏洗方法,并与中药的整体调节作用相结合,借助蒸熏的刺激作用和药力渗透,使腠理疏通、气血调和,脏腑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祛除病邪,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功,其作用机理大致有二
刺激作用刺激作用是指熏蒸时药水蒸气对体表现肌肤腠理和穴位所施加的温热或冷刺激,化学刺激和机械物理刺激等。它首先表现在药水蒸气对局部所产生的一定刺激,通过经络,腧穴将其信息传人内脏或致病处,发挥调节或治疗效应。其次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药物的渗透,吸收和传导,以增强药物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认为,熏蒸疗法对体表某一部位的刺激,可通过反馈原理将刺激信息传人体内相应的部位,起到调节生理或治疗效应。
药效作用药效作用是指药物透过皮肤吸收,产生一定的局部或全身的血药浓度而起治疗作用。熏蒸疗法是利用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以发挥其药理作用。根据不同病症选择相应的药物配伍组方,以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药效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循环系统功能:熏蒸疗法的功效之一是舒筋活血,疏通经络,治疗上常选用具有活血化淤之效的药物,如当归,丹参,川芎,桃仁,红的花,路路通等,这类药物能够扩张微血管,对血液成分起到调节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循环系统的功能,从而起到行血、散淤,通经,利痹,消肿及定痛等功效。
2.抗感染作用:熏蒸疗法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如痈、疮、肿毒等,多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作用的药物。这类药物,如黄连,黄柏,黄芩,金银花,连翘等,经现代药理实验证实,均有抗炎,抗病毒的化学成分,因而对局部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又如蛇床子,苦参,百部、土槿皮等药物对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杀灭作用,常常被运用于癣,霉菌性阴道炎等疾病的治疗。
3.祛腐生肌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祛腐生肌类药物对疮口的修复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增生分化,加速肉芽组织的增长,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异物和坏死组织碎片,提高局部抗感染的能力,改善创面血液循环,加快创面的新陈代谢,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4.发汗解热作用:熏蒸疗法所使用的药物大多是性味为辛味的。据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明,辛味药大多数含有发挥油,有局部刺激兴奋的作用,也有发汗解热,镇痛,杀菌等作用。而其基本药理作用与兴奋神经中枢,扩张周围血管有关。可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如麻黄挥发油有发汗和抗病毒的作用;紫苏挥发油有发汗,解热,杀菌,健胃作用,因此,辛味药物多用于外感病及风湿痹痛等。
此外,有些药物如桃花,菊花,款冬花,槐花等,其花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皮肤营养中不可缺少的。长期坚持用这类药物洗浴面部,可使皮肤明显细润,减少皱褶,祛斑悦容。熏蒸疗法还可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液和内分泌调节的作用等。
熏蒸法适应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赖特综合征、风湿性多肌痛、膝关节,大腿肌肉瘘缩、颈椎病、产后风寒、月子病、网球肘、腰椎管狭窄、肩炎、陈久性坐骨损伤。
适用熏蒸法+膳食法+太极拳内功进行综合疗法的疾病有,强直性脊柱炎(特效)、骶小关节间隙狭窄症、髋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早中期)、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脱位症、颈椎各类疾病[骨质增生者可减轻症状,经长期锻练颈肌恢复后可慢慢消退。
用熏蒸法治疗有明显好转的疾病有:颈椎骨质增生手术后肩、颈、背疼痛难忍数年。髋关节置换引起大腿麻木、髁关节僵硬引起上下楼梯不便。类风湿关节炎中晚期病痛,银屑病引起各类症状。
在此值得提出的是:绝大数患者在治疗中有明显效果,且不会复发。但少数复发的患者中,都有高血脂病史。这说明,高血脂患者的血液中充满血脂球,随时都会堵塞毛细血管。所以,患有高血脂的风湿病患者,必须采用各种方法降低血脂,这样才能达到治愈而不复发的目的。
古今的临床实践经验证明,正确地、合理地使用熏蒸疗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我们认真地对其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创新,就一定会让祖国医学瑰宝中的这一支奇芭开放得更加艳丽。让世界上更多的风湿病患者在熏蒸疗法中解除病痛,得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