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是一种膏药,是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据信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保持4-6小时即可揭下。
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建议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段时间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发作的症状。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传统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节气中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和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遵照古籍,这是一年之中最炙热的三天,亦即所谓的初伏、中伏、末伏,来施行贴药治疗。
一般成人4-6小时,儿童2-4小时,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年具体贴敷时间
(1):年6月22日(周一)夏至
(2):年7月07日(周二)小暑
(3):年7月13日(周一)初伏
(4):年7月23日(周四)中伏
(5):年08月02日(周日)中伏加强
(6):年08月12日(周三)末伏
三伏贴敷适应病症:
慢性病科: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慢性腹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
风湿病科: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疏松、间质性肺炎、痛风、风湿性多肌痛、纤维肌痛综合征、雷诺氏病、产后风湿病、复发性口腔溃疡等风湿性疾病及免疫失调类疾病。
三伏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2-4小时。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就医。
8.其他谨遵医嘱。
地点:医院门诊一楼中西医结合科
预约-;咨询-,
欢迎订阅医院官方微博
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