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添加 近日,本报编辑收到来自辽宁医院一位医师的来信,就其在门诊工作中收治的一例患者的诊疗问题向我们提出了求助,为此,我们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刘湘源教授对其问题进行答复,并介绍如下,希望对更多临床医师的工作有所助益。
尊敬的《中国医学论坛报》综合周刊主编
您好!我是订阅《中国医学论坛报》的忠实读者,同贵报一同成长,在此感谢贵报多年给我的间接经验与见识,使我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更自信、更大胆,为此,我感到无比自豪。
最近,我遇到一个极其少见的病例,并对此有诸多茫然,不知下一步该怎样处理这位病人。我突然想起我的论坛报,我们基层医师的精神支柱,我要把它报告给贵报,让大家知晓共同讨论、共同提高。同时,也渴望贵报总编能协助我们邀请国内“肌炎、皮肌炎”的专家给予我们指导,以便我们能正确指导这位患者今后的生活。
我们恳请知道以下问题。
1.肌炎、皮肌炎实属少见病例,该病人能诊断为自然恢复型吗?需要治疗吗?发病率是多少?肌萎缩还能恢复吗?怎样恢复?
2.自然恢复能认为是治愈吗?还能复发吗?怎样预防和随诊什么?
3.患者因年龄大,要第2胎的心情急切,其可以要第2胎吗?
4.有必要做肺部CT除外间质性肺炎吗?还需要做肌肉活检吗?
辽宁医院唐志春
病历摘要
主诉患者女性,32岁,右上肢抬起无力1年,发现斜方肌萎缩1个月。
现病史1年前,患者颈背酸痛,右上肢抬起困难,外展不能达90°。此后做瑜伽锻炼,疼痛消失,肌力逐渐恢复,上举能达90°。
半年前,患者发现双肩高度不等,右低于左,右胸锁乳突肌变小。因无其他不适,未在意。
1个月前,因头皮瘙痒,右侧颈部出现约3×2cm浅粉色、带细小银屑斑伴瘙痒。家人为其仔细查体发现(右)胸锁乳突肌几乎不见,双侧颈部不对称,右斜方肌部分萎缩,由此重视并开始诊治。
患者曾医院风湿免疫科特需门诊就诊,专家建议观察并做肺部CT以除外间质肺炎。该院有普通门诊医师建议,(因)肌炎(具)自愈(性),不必做病理,无须用药;另有普通门诊医师建议做病理。神经内科专家认为不除外肌营养不良。
患者精力疲惫,精神压力大,经济又十分困难,不能再继续求治,多次来我院门诊咨询。目前患者无咳嗽、发热,头皮瘙痒消失,颈部斑疹(用皮炎平后)消失,如正常皮肤。无吞咽及舌部感觉异常,转头、抬肩、下蹲、抱小孩、提重物、上楼同正常人,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过敏性鼻炎6年,无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否认药物过敏史。
查体五官端正,伸舌居中,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腹软,四肢运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右胸锁乳突肌、右斜方肌(部分)萎缩,肌力正常。
实验室检查(本院)血常规、尿常规正常;心肌酶谱[含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正常;肝功[含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肾功正常。β2微球蛋白3.69mg/L(正常0.97~3.5);血沉(ESR)26mm/h(正常0~20),IgA、IgG、IgM、C3、C4正常,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正常。电解质、钙、镁、磷均正常,血清铁3.0μmol/L(正常7.6~31.6)。
辅助检查(本院)双乳房彩色超声示:双乳房增生,右乳房低回声结节[双乳腺体层增厚,腺体回声增强,局部腺管扩张,右乳外上缘腺十点内可见12×5mm低回声结节,边缘清,形态整;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L):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泌尿系彩色超声:左肾囊肿(左肾11×12mm囊性回声)。甲状腺彩色超声:无异常。
颈椎、胸椎磁共振成像(MRI)平扫:颈椎曲度异常、反张改变;颈3~4、4~5、5~6间盘轻度突出;胸4椎体脂肪沉积。建议:请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
肌电图:①右胸锁乳突肌(可见纤颤及正锐波,轻收缩时限缩窄)呈肌源性损害;左胸锁乳突肌、右三角肌可疑肌源性损害;②右正中神经、右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③右正中神经、右尺神经、右桡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专家解答
医院风湿免疫科金银姬姚中强刘湘源
患者青年女性,慢性病程,表现为右上肢无力,非对称性,无明显“V”字征和戈特龙(Gottron)征,查体右胸锁乳头肌及斜方肌萎缩,肌力正常。辅助检查提示:肌酶正常,ESR略升高,无抗核抗体、抗Jo-1抗体及抗Mi-2抗体结果。肌电图提示:右胸锁乳突肌呈肌源性损害(可见纤颤及正锐波,轻收缩时限缩窄),左胸锁乳突肌、右三角肌可疑肌源性损害,神经传导未见异常。
根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诊断标准,患者除肌无力、肌萎缩及肌源性损害以外,无肌酶异常、肌肉活检病理结果及典型皮疹,暂不能诊断PM/DM。患者无明显肌痛的过程就出现肌无力、肌萎缩,不符合一般典型肌炎特点;病程中无肌酸激酶升高;肌肉病变均为单侧病变,不具对称性,均为强烈不支持肌炎之处。必要时须进一步行肌肉活检及相关抗体(抗Jo-1抗体和抗Mi-2抗体)协助诊断。
鉴别
(1)肌营养不肌良一般肌无力从肢体远端开始,无肌压痛,有遗传家族史。该患者合并肌无力、肌萎缩,须考虑肌营养不良的可能,可进一步去神经内科就诊。
(2)运动神经元病肌无力从肢体远端开始,进行性肌萎缩,无肌痛,肌电图为神经源性损害。该患者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为不支持点。但肌电图的判读有显著的经验性,主观色彩较浓厚,常有误判,可以找医院樊东升教授就诊明确。
(3)风湿性多肌痛发病年龄常大于50岁,表现为颈、肩胛带及骨盆带等近端肌群疼痛、乏力及僵硬,血沉通常在50mm/h以上,肌酶、肌电图及肌肉活检正常,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显著疗效。该患者为青年女性,肌肉电图呈肌源性损害,不支持。
(4)肌萎缩侧索硬化一般40岁以上的中老年多发,以肌无力、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伴腱反射亢进、病理征等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为主要表现,无感觉障碍,有典型神经源性改变肌电图。该患者为青年女性,病理征阴性,肌电图提示为肌源性损害,不支持。
(5)感染性肌病肌病可与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相关,表现为感染后出现肌痛,肌无力。该患者无感染史,不符合。肌肉活检可协助诊断。
(6)内分泌异常性肌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周期性瘫痪,以双下肢乏力多见,为对称性,伴肌痛,活动后加重,发作时出现低血钾,补钾后肌肉症状缓解。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肌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也可出现进行性肌萎缩,常见为嚼肌、胸锁乳突肌、股四头肌及手部肌肉,肌肉收缩后弛缓延长,握拳后放松缓慢。患者无内分泌疾病病史,患者甲状腺超声未见异常,可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以协助诊断。
(7)药物相关如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所致肌病,长期使用青霉胺引起的重症肌无力,乙醇、氯喹(羟氯喹)、可卡因、秋水仙碱等均可引起中毒性肌病。但该患者无特殊用药史,不符合。
综上所述,该患者须完善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ENA)检查及肌肉活检,以明确有无PM/DM;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明确有无甲状腺肌病;并请神经内科协助诊断。
PM/DM发病率我国PM/DM并不少见,但发病率不清楚;美国发病率为5/万,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2;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呈双峰型,在儿童的5~14岁和成人的45~60岁各出现一个高峰。
肌萎缩能恢复吗?需要明确肌萎缩的原因后再判断。
需要治疗吗?PM/DM需要用激素治疗,必要时加用免疫抑制剂。但该患者尚不能诊断炎性肌病,须进一步明确诊断。
若为炎性肌病,有可能复发。炎性肌病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①乐观的A2态度,避免劳累,睡眠充足;②避免日晒;③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慢性期肌无力及肌痛不明显时应进行适量的功能锻炼;④预防感染。
若为炎性肌病,尽量避免妊娠和人流,因妊娠可诱发该病加重。
妊娠也并非绝对禁忌,但宜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医院随诊,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遵循医嘱调整药物。
若患者同意,建议做肌肉活检。
至于是否进行肺部CT,应先明确肌萎缩的病因再决定。
来源: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
我们的问卷调查仍在进行中,希望大家多多参与!!O(∩_∩)O~~
参与方式: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方法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