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作者:任爽,秦艳茹,贾永旭,等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临床资料
性别:男
年龄:13岁
患儿活动后胸闷2年,加重半年。
2入院检查
胸部增强CT示:气管上段与食管上段之间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1.2cm×0.9cm×1.6cm,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匀强化,突向气管腔内,相应层面气管管腔变窄。PET-CT示约平胸2~3椎体水平气管一食管间软组织结节代谢活跃,最大层面约1.2cm×1.3cm,病变长约1.8cm,临近气管及食管呈受压改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气管上段明显狭窄。
3手术治疗
年8月在全麻下行气管肿瘤切除术,取颈部弧形切口联合胸部正中切口,探查见气管上段近胸廓入口处一长约1.5cm肿块,质脆,侵及气管膜部全层、左侧喉返神经,气管管腔明显狭窄。分别于距肿瘤上下界0.5cm处横断气管,切除气管长约70px,将1根无菌张缩式气囊导管经手术野插入气管远端以维持通气。气管切缘术中送冰冻病理检查示无肿瘤侵润,先吻合后壁,再吻合前壁,吻合由对角开始,针距和边距均匀,纵轴无扭转。以粗丝线将下颌部皮肤缝合固定于胸骨柄处,带颈托维持低头位2周。
4病理诊断
术后病理检查:气管梭形细胞肿瘤。
免疫组化结果示:Vimentin(+)、EMA(灶+)、ALK(+)、SMA(+)、CD34(-)、CK7(-)、S-(弱+)、Desmin(-)、CD68(部分+)、Ki-67(+15%)、CKl9(-)、P63(-)。结合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诊断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肿瘤侵犯软骨伴局灶坏死。患儿术后第16天出院,随访3个月,情况良好。
5讨论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是一种少见而独特的间叶性肿瘤,表现为低度恶性或交界性,儿童和青壮年多见,常发部位是肺,发生于气管者罕见。Kim等报道气管和主支气管至段支气管均可发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发生于气管者症状多表现为气促,发生于主支气管至段支气管者除有气促,还会产生阻塞性肺不张、肺炎。
IMT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易漏诊或误诊;且病程迁延,ALK表达阳性者进展缓慢。本例病变位于气管,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虽已侵犯左侧喉返神经,但无声嘶症状;虽有ALK表达,但已侵犯软骨,与报道不符。
IMT为低度恶性肿瘤,治疗以手术为主,单纯肿物切除治疗效果不确定,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时,手术切除范围可适当扩大。本例患者气管病变长度约1.5cm,手术切除2.8cm,送检切缘阳性,术中吻合张力良好。患儿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哈尔滨白癜风专科医院治疗白癜风去哪里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