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rheumaticaPMR)多发于老年人,以近端肌群(肩胛带肌、骨盆带肌)和颈肌疼痛和僵硬为主要特征,伴血沉显著增快和非特异性全身症状。本病病因不明。一般为良性过程且与年龄密切相关,随年龄增长发病渐增多,50岁之前患本病者甚少。女性较男性多2~3倍。有家族聚集发病现象。
发病原因 风湿性多肌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其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在内在因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通过免疫机制致病。研究认为PMR与HLA-DR4相关,提示遗传易感染可能是本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另外本病几乎均在50岁以上发病,提示本病肯定与年龄有关。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提示本病与内分泌激素变化可能也有一定相关性。 临床症状
风湿性多肌痛可隐匿或急性发病,常有全身症状,以发热.体重减轻及乏力最常见。肌痛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早期仅有颈肩部肌肉受累时,可误诊为冰冻肩或颈椎病。随着病情发展,肌受累范围逐渐扩大,可累及整个近端肌群,包括肩(70%一95%)、上臂、臀、大腿(50%~70%)等部位。同时伴有晨僵,至少30分钟,可持续1~2小时。PMR因近端肌群受累,表现为起床、上车、从椅子上站起、梳头等动作用难,部分患者可有关节炎的表现。此类患者往往以女性为多,且病程长,复发次数多,临床经过相对较严重。
检查
1、风湿性多肌痛最突出的实验异常是血沉增快(40~50mm/h)、C-反应蛋白升高。2、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血清补体、血清肌酶活性均正常。3、肌电图检查无肌源性和神经源性损害征象。4、放射学检查及肌肉活检正常。
诊断
诊断标准应严格符合下列6点:1.发病年龄超过50岁。2.颈、肩胛带及骨盆等3处易患部位至少2处出现肌肉疼痛和晨僵,病程应持续ge;1个月。3.实验室检查示血沉明显增快、CRP升高。4.受影响肌肉无红、肿,亦无肌力减退或肌萎缩。5.需要排除类似风湿性多肌痛表现的其他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慢性感染、多发性肌炎、恶性肿瘤等。6.对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泼尼松10mg/d)反应良好。
----摘自网络
联系我们:医院风湿免疫科,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号(桐柏路与中原路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