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多肌痛诊断和治疗指南1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rheumatica,PMR)是以颈、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晨僵伴有发热、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等全身反应的一种综合征。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50岁以下发病少见,随年龄增长发病渐增多,女性较男性多2-2.5倍。国外报道PMR发病率为(20.4-53.7)/10万。7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2/10万。我国虽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临床并不少见。PMR主要症状为四肢及躯干肌肉疼痛和僵硬,尤以肩胛带肌和骨盆带及颈肌疼痛和僵硬较重,可伴有全身反应如发热、贫血、ESR明显增快等。PMR病因不明,一般为良性过程,有家族聚集发病趋势。

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全身症状包括全身酸痛、不适、乏力、消瘦、失眠、发热,以低热为主,少数也可高热,可突然起病,亦可隐袭起病,历时数周或数月。

典型症状:颈肌、肩肌及髋部肌肉僵痛,严重者不能起床,上肢抬举受限,下肢不能抬举,不能下蹲,上下楼梯困难等,部分患者疼痛较剧以至不能翻身和深呼吸。肌痛多对称性分布,也可单侧或局限于某一肌群。但这些症状与多发性肌炎不同,活动困难并非真正肌肉无力,而是肌肉酸痛所致。如长期得不到确诊治疗者,关节肌肉活动障碍,晚期可发展为肌肉萎缩。关节主动和被动运动困难。也可累及肢带肌肌腱附着部,有些也可出现腕及指间关节疼痛和水肿,甚至出现胸锁、肩、膝或髋关节的一过性滑膜炎。

辅助检查:

①可有轻至中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②ESR显著增快(40mm/h,魏氏法);c反应蛋白(CRP)增高,且与病情活动性相平行。

③肝酶可轻度升高,但反映横纹肌炎症的血清肌酶多在正常范围内。

④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升高。

⑤肌电图和肌活检无炎性肌病的依据。

⑥抗核抗体和其他自身抗体及类风湿因子一般为阴性。

⑦B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发现肩膝或髋关节滑膜炎,MRI显示肩峰下,三角肌下滑膜炎是肩最常见的损伤。

诊断要点PMR主要依据临床经验排除性诊断,一般老年人有不明原因发热,ESR和(或)CRP、血清IL-6升高和不能解释的中度贫血,伴有肩背四肢疼痛。活动障碍,在排除类风湿关节炎(RA)、肌炎、肿瘤、感染等其他疾病后要考虑PMR诊断。B超和MRI检查有助于PMR诊断。(未完待续)

——摘自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联系我们:医院风湿免疫科,郑州市中原区桐柏路号(桐柏路与中原路交叉口)

门诊







































靖西流传千年的医术至今只有几百人传承
舌尖美食投票评选nbsp第五届贺盛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ze.com/fsxjtzhl/19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