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宝妈都觉得小朋友都很难带,不是经常感冒咳嗽,就是经常肠胃不舒服。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理好脾胃,抵抗力自然就会好,儿童期间导致脾胃损伤最主要的因素是积食。
什么是积食?
积食是指中医的一个病症,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宝宝积食有哪些表现?
1、恶心、呕吐、胃口缩小、食欲明显不振、厌食。
2、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或黄且厚。
3、口臭,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臭味。
4、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
5、宝宝精神萎靡,经常不明原因的哭闹。
6、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胀,肚子疼。
7、手脚心发热等症状,甚至引起孩子发烧。
6个小妙招轻松化解妈妈的烦恼
1、清淡饮食。
选择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汤、面条等,不吃油炸、膨化食物。
2、定时定量。
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饿一顿饱一顿,避免打乱肠胃生物钟影响消化,晚上最好不要吃太饱。
3、妈妈要忌口。
哺乳期的妈妈一定要忌口,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饮食,若妈妈饮食五无度,婴儿就可能会“奶饥”。
4、喝三星汤。
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适当吃三星汤增强效果。
三星汤:
炒山楂6g,炒麦芽6g,炒谷芽6g(1岁儿童的用量)煮水或煮瘦肉汤,饭后半小时喝一次,每次80ml左右,连续喝两天,不建议长期吃,如连续喝两天效果仍不明显,请到乳源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咨询就诊。
5、按摩腹部。
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合拢或掌面,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5-10分钟。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6、捏脊。
在背部正中,从长强穴到大椎穴成一条直线。由下往上捏孩子脊旁1.5寸,捏6-9次。有促进脾胃消化,避免肠胃积食作用。
如按照以上妙招操作,宝宝积食症状仍没有明显改善,请尽快到乳源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咨询就诊。
地点:乳源妇幼保健院2号楼一楼中医科
—
投稿:中医科
编辑:杨飞英
初审:赵黎梅
复审:陈夏福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