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手少阳三焦经篇

弘扬中医文化,分享江苏水生非药物调理医案,通过针、灸、刮痧、埋线等非药物调理,达到治病效果,愿更多人受益。

欢迎进无锡中医爱好群,QQ群:

总群:

2群:

3群:

前言

我一直听到这么一句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为人夫妻者不知医为不敬。所以,大家能接触到中医,好好学点相关的养生知识,好好学点是有用处的。学中医,学的不只是医术,而是学习中医里包含的哲学含义,学的是人和自然的一个健康的大方向。

——水生

第十讲手少阳三焦经篇

三焦在现代医学中是没有这一说法的,中医把三焦作为一个特殊的腑:三焦司掌后天元气的循环,其地位非常重要。三焦由上焦,中焦,下焦所组成,从颈根部以下的整个腹腔均属于三焦系统,上焦在横膈膜以上,中焦在横膈与肚脐之间的部分,下焦是肚脐到耻骨部分。

1

三焦,中医把心肺归于上焦,脾胃归于中焦,肝肾归于下焦。

三焦是作为一个脏与腑,脏与脏,腑与腑间的一个网格联络系统,三焦又是水道即也是人体内津液运行的一个通道,甚至有人认为,人体的各种精微运化都经由三焦作为通道,所以三焦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一个部位也不是简单的一条经络,我们在应用三焦经上的穴位来治疗疾病时,常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收效,下面讲到具体穴位时会提到。

2

三焦经自无名指的关冲穴开始,沿手臂阳面往上经肩绕耳到丝竹空止,共有23个穴位。

三焦经的循行时间为21-23点,所以当一个人在晚上9点-11点间感觉到不舒服,要考虑是三焦经不畅的原因。

三焦经上的五俞穴

井穴关冲,荥穴液门,俞穴中渚,经穴支沟,合穴天井,分属金水木火土性,另外三焦经原穴为阳池,络穴为外关,郄穴是会宗。

■关冲

从井穴关冲开始了,关冲穴在无名指尺侧指甲缘0.1寸的地方,尺侧就是指的外侧,内侧为桡侧。关冲穴作为井穴,主要就是用于昏迷这些急症,就是放血用的,也有人用关冲穴治疗小儿泻泄,尤其是五岁以内的小孩,不明原因的腹泻,可以用关冲穴点刺出血,大多一次就可痊愈,时间长的,再做一两次。

刺关冲治腹泄的,解释为三焦主调水液运行通道,下焦异常则会影响二便之水液正常,取关冲金性井穴,以金生正之水,补调下焦水之乱,为培本扶正治邪之意。另外也有人使用关冲治疗急性咽病咽痛,效果跟使用少商和商阳一样奇效,有时用少商和商阳效果不好的,用关冲也很好,关冲穴属金,咽喉痛为火犯金,刺血关冲,有泻火培金,生津去火的功效。

■液门、中渚

关冲往上第二个穴位为液门,大第4与第5指掌骨间缝纹端,微握拳取穴,液门穴是三焦经的荥穴,属水,用得比较少,但液门常用来治疗因肝胆之火盛引起的少阳头痛,现在春阳生发,肝胆之气旺盛,很多人会在这个季节发生偏头痛和颠顶头痛,用针刺液门的方法可以泄肝胆之火,缓解因此造成的头痛。

从液门往上跨过指掌关节,就是另一个三焦经上重要的穴位中渚,握拳取穴,四五指掌关节后面的凹陷处,就是中渚穴(见上图)

中渚穴是三焦经上的俞穴,五行属于木,木气通肝,肝主筋,所以中渚为三焦经上常用的关节筋骨痛症,比如三焦经线上的手腕痛,肩周炎,腰痛,肩颈痛等,很多时候人的肩颈部位痛,你看看如果是在三焦经循行线上,只要中渚一针就可以了,前些天一位亲戚说肩部酸痛很久了,看到我在给别的人针灸,但自己也不大相信,经别人劝说下来试一试,我看她的症状就在三焦经路线上,一针下到中渚,捻针得气,让她再活动肩部,已症状全失,连连称奇。针灸就是这样立竿见影。

■阳池

中渚往上是阳池穴,阳池穴的方法是,先将手背往上翘,在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着酸酸痛痛的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的所在。

手背腕部有三阳,一个叫阳溪,是阳明经上的穴位,一个叫阳谷,是小肠经上的穴位,一个叫阳池,就是三焦经上的,这三个穴位都在手背的腕横纹处,与手腕前的横纹上太渊,大陵,神门一样,是同一水平线上取穴,阳池穴对应脚上的解溪,比如阳池穴痛,可以取对侧的解溪穴来治疗,解溪穴痛也可以取对侧阳池穴来治,这是对称疗法的常用取穴方法,也常取奇效。

■外关

外关穴,在阳池上两寸,也即是腕背横纹上两寸,和腕内外的内关穴相对应,针灸里常有外关透内关的手法,很好找。

昨天说到了外关是三焦经上的络穴,络心包经,同时外关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交于阳维脉,阳维脉是整个胸肋外围的经脉,所以阳维脉如果有异常常会引起胸肋背肋背,这都可以取外关来治,八脉交会穴里的外关和临泣相配对使用。这两个穴位外关配临泣,可以治疗所有眼外眦,头侧,面颊,胸背肋,带脉痛症。外关常具体应用在急性的腰扭伤,落枕,肩周炎。所以针灸治疗腰扭伤有好多穴位可以选择,人中,后溪,主要治疗腰椎痛,腰侧两边痛常用手三里,手上的腰痛点,外关,中渚,委中,申脉,以后还会讲到可用于腰伤的穴位;落枕和肩周炎也是,可以有好多穴位可以选择。

■支沟

外关上一寸为支沟穴,定位取法为:腕背横纹上3寸,桡骨与尺骨之间取穴,支沟穴又叫飞虎穴,也常用来治疗胁痛即那种肋间神经痛的症状,著名的支沟配照海,可治疗一切便秘,不管寒还是热,这两个穴位都可以使用。不过我们在使用穴位治疗便秘的时候,常也辨症寒热以加强效果,比如寒秘,就用艾灸天枢关元的方法也可以再配大肠俞,上巨虚;热症就用针,寒症就用灸,还有一种因为脾气虚引起的便秘,就要加大横和腹结,效果更好。

通常小孩便秘,如果不是很严重,就做绕脐顺时针摩腹,按摩从上巨虚到下巨虚,及鱼际按摩就可以了。

■会宗

从支沟横行一寸左右为会宗穴,会宗穴在骨头边上取穴,会宗是三焦经的郄穴,也是距腕横纹三寸。

会宗穴用得最多就是治疗突发性的耳聋耳鸣,配合耳门听宫听会等使用。

■三阳络

从会宗再跳回到支沟穴上一寸,为三阳络穴,三阳络平时用得不多,但有一个偏头痛,用三阳络治疗,往往是一针见效,我们群里有几位群友头痛时我跟他们说过用三阳络穴刮痧使用,缓解头痛效果是比较好的。

■四渎,天井

三阳络上去两寸是四渎穴,从肘尖往下量为五寸,在两骨间取穴,记得有人利用四渎穴治疗小孩青春期长得太快导致的肌肉酸痛,说是下针就效,我没试过,大家有机会可以试试。

再往上到肘尖部有一个穴叫天井穴,天井穴取肘取穴。当我们曲肘后在肘尖后面约一寸左右可以摸到一个凹陷,按按酸酸的,就是天井穴。天井穴是三焦经的合穴,属土,天井穴会用于网球肘的治疗,配合曲池使用,我用过天井治疗过肘部受伤后不能伸直的一个病人,曲池配天井,五分钟后痛就减去7成以上,一共针了三次痊愈。

■清冷渊

从天井再往上一寸就是清冷渊,针灸上用得也不多,有人会用清冷渊治疗胳膊冷痛的感觉,尤其是在三焦经上的上臂冷痛,用艾灸清冷渊,效果不错,当然按住那个穴位揉按也可以,一次按三五分钟,每天按几次,慢慢的胳膊上的那种冷痛感觉会明显好转.

■消泺穴

清冷渊往上的穴位称为消泺穴,消泺穴在臑会与清冷渊穴的连线中点,各距5寸的距离,消泺穴也常是配合肩髎,肩髃,等穴治疗肩臂痛用,用得不多。

往上是臑会穴,找这个穴要先找到肩髎穴,在肩部关节处有几个带肩的穴位,手阳明大肠经上的肩髃穴,这个手少阳三焦经上的肩髎穴,手太阳小肠经上的肩贞穴,肩髃穴在手平举时肩峰正前方的那个凹陷处,而肩贞穴在肩后腋纹头上一寸,肩髎穴在肩髃和肩贞中间,当上臂平举时,肩关节后面那个凹陷,有一个治疗肩周炎等肩部关节病的三个穴,叫肩三针,就是肩髃,肩髎及肩贞,专治肩部关节病。

■臑会

从肩髎穴往下三寸,在三角肌的后下缘有一个凹陷,叫臑会穴,那个大肠经上的臂臑穴则是在三角肌下端的止点处。

臑会穴常常配合三突即天突,扶突,水突治疗甲状腺的问题,以及颈部,腋下的淋巴节肿大等症。

■天髎穴

肩髎后的三焦经往肩后方走,经过天髎穴。

天髎穴就在肩胛骨的上角处从上面的肩井往曲垣方向下摸,在肩胛骨上角处有一个凹陷,按按酸疼的,就是天髎穴。

这个穴位一般比较少单独下针,但会从肩井透针到天髎穴,治疗肩颈的疼痛症状。

■天牖

刚才说到天牖穴,这个穴位的取法是,平颌角往后,有块大肌肉,叫胸锁乳突肌,这在这块肌肉后缘取穴,这个穴位用得最多的就是治疗耳鸣耳聋及外伤后的头项痛,还有一个特别治疗的症就是肘部撕裂伤引起的疼痛。

在治疗耳鸣耳聋的时候,要让针感上达于耳根部,可以用一寸针进8分左右,针尖略向耳部,得气后让针感上传。象治那种肘关节部的肌肉撕裂伤后余痛,在治疗用天牖穴的时候针一天,灸一天,针的时候针尖略往下方向。

■翳风

天牖往上是翳风穴,翳风穴就在耳垂下凹陷处,按着酸痛的。翳风穴使用多在于因风引起的病症,尤其是穴位局部的各位风症,如风火牙痛,面瘫,偏头痛,及流行性腮腺炎。

用翳风穴治疗牙痛,特别是因齿根膜炎引起的牙痛一般一次可愈,比如龋齿引起的牙痛也是效果非常好,翳风穴可用2寸针进到1寸半以上,针感可传到牙痛点,这样效果最好。那种流行性的腮腺炎,用翳风穴治,一般一次可去7成以上症状,两到三次可治愈。

另外,翳风穴也作为昏迷急救的一个大穴之一,在使用人中,合谷,涌泉,百会的同时还可以加用翳风穴,效果也是很好的。因为三焦经的循行是绕骨后走的,就是在耳朵后面与发际之间的空隙处循行,找穴位就在这个区域找。

■瘈脉,颅息

翳风往后上走约一寸半的地方有个穴叫瘈脉,我们在耳垂后面摸到一块高出的骨头,骨头往上有一个小凹陷,位置大约在耳轮线中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这个穴位不常用,包括其上面的颅息穴,但这块地方常用来进行刺血挑刺治疗一些耳部及脑部的热症,比如高血压,耳痛,耳鸣,甚至脑膜炎引起的发热,抽搐等,在耳朵后面瘈脉和颅息一带寻找有青筋胃出来的地方刺血治疗。

■角孙

颅息往上是叫角孙,角孙穴就在耳朵最高处贴着的地方,用手在耳尖处的头骨上摸到一个小洞,基本上发际的位置。这个穴位是手少阳与足少阳及手阳明的会穴,可以清三焦之热,清肝胆之火,常用来治疗急性的眼结膜炎和流行性腮腺炎,不过这个治疗往往不是用针,而是用吹灸的方法或说点灸的方法来做,我试过效果挺好。具体操作方法就是:手持火柴划燃后立即吹熄,趁火柴头剩余火热迅速对准角孙穴点一下,略停1-2秒钟,吹气一口。如此反复操作3-5下,在点到穴位的时候可以听到啪的一声响。一次就能有明显效果,两三次就能痊愈。

■耳门穴,耳和髎

角孙穴绕耳前下来到时耳门穴,耳门穴就在耳屏上缘处,张口时能摸到一个凹陷,耳门往下五分为听宫,听宫往下五分为听会,都是用来治疗耳病的;比如有些人整个耳壳痛,碰都碰不得,就可以用这个耳门穴刺血,隔天一次,可以泻泄止痛的效果。

耳门斜往上,可以摸到颧骨上端有一个凹陷,也可以说从耳门往斜上约五分的地方,等于跨过一条筋后有一个凹陷,如果手轻放着不动能感觉到有个脉在跳动,就是耳和髎穴。

■丝竹空

耳和髎用得不多,三焦经最后一个穴位为丝竹空穴,这个穴位就是眼眉头外侧缘,可以在眼眶上摸到一个小凹凹,就是丝竹空,眉梢那边摸到的凹陷处。

丝竹空主要用刺血法治疗些实症热症,比如眼红热痛,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如果用其它穴位效果不明显,在这个穴位上用平刺或刺血的方式,大多数一次即愈。左痛取右,右痛取左,眼红热痛的直接取患处的眼睛旁穴位使用,也配合攒竹,太阳,耳尖,或鱼腰穴使用。一般丝竹空的针刺手法为针尖朝鱼腰方向平刺进行5-8分,用泄法强刺激。

三焦经的总结

整个三焦经,从无名指关冲穴,沿手臂外侧中线往上,过肩经耳后到眼外侧眉梢处的丝竹空穴,主要治疗的是一些痛症,实症,常用的有中渚,外关,支沟,翳风,耳门及丝竹空穴。因为三焦经是元气输送的通道,往内络心包,往外接足少阳胆经,胆又属木主筋,所以一些筋伤的痛症在少阳经上取穴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再者外关通阳维脉,可以统管胸肋表层的络脉,所以其主经循行路线虽然不长,但治疗的疾病范围却是很大,在应用中多使用多总结。

《注:主要取材于倪海厦大师的针灸资料》

学习中医文化,收获身心健康。

——水生寄语

编辑者:轩轩

扫码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
白癜风初期症状和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ze.com/fsxjtzzl/62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