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是常见的中药材,很多朋友都会把黄芪用来泡水喝,那么夏季喝黄芪茶有什么好出呢?今天就让小编为你盘点夏季喝黄芪茶的12个好处吧。
黄芪的功效1健脾益肺经常加班、熬夜之人往往会出现脾气虚弱的情况,多由思虑过重或疲劳过度引起;而肺本身就是主气的,肺气虚弱,定然使全身全力。黄芪具有益气的作用,其中,补的最直接的是脾和肺之阳气。
2治自汗跟盗汗相对,自汗往往发生在白天。它跟一般的流汗不同,这跟炎热、运动都无关,只是自发地出汗,这显然是一种虚汗。而喝黄芪水可以收敛病态的出汗,自然可以制止自汗。
3消肿对于长时间坐着的人,很容易出现下半身水肿的情况,不妨平时喝点黄芪水,可以起到利尿消肿的效果。
4护心黄芪可以增加心脏的收缩功能,还有增强心肌抗病毒的作用,因此,对于预防心脏疾病有着积极的意义。
5调节血糖实验表明,黄芪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既可以阻止葡萄糖增多引起的血糖升高,又可以抑制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因此,常喝黄芪水,可防治糖尿病。
6治疗高血压很多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现下半身浮肿的情况,喝黄芪水能够起到很好的消除水肿、降低血压的作用。
7治疗骨质疏松症如果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那可以适当的选择黄芪桂枝五物汤,这样可以有效的治疗下肢酸麻的情况。
8治疗脾气虚证喝黄芪水的好处有很多,其中还包括了治疗脾气虚证。常见的脾气虚证主要表现为人体精神倦怠、气短、痰多等等情况。将黄芪和党参、白术、茯苓等等一起煎水服用,能够有效的治疗脾虚的情况。
黄芪药膳汤当归黄芪乌鸡汤是一道滋补保健药膳汤,注重养生保健的朋友,对当归黄芪乌鸡汤肯定不会陌生。当归的补血,黄芪的补气,再加上乌鸡的滋阴补肾之效,组合之后可谓绝佳!
食材:乌鸡半个、黄芪5克、当归5克、党参5克、无核红枣10克、枸杞5克、干桂圆肉10克、姜块适量、料酒适量、盐适量
做法:
1、乌鸡洗净,用刀砍成块,姜块拍扁,黄芪、当归、党参、红枣、桂圆干洗净备用。
2、锅入水,大火烧沸,放入姜块和料酒,把乌鸡焯水,捞起用凉水降温,冲洗干净油污,控干水备用。
3、将乌鸡放入砂锅内,加姜块、黄芪、当归、党参、红枣、桂圆干,大火煮开了以后撇去浮沫,盖上砂锅的盖子,转小火炖2个小时,放枸杞再煮10分钟,汤好后,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盛起食用。
黄芪的禁忌黄芪虽然应用人群广泛,但是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1.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
2.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3.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4.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阴虚患者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黄芪补气验方多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第期
黄芪,古作黄耆,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古黄芪之根。挖采后,除去茎苗及须根,洗净晒干,切片备用。本品味甘性温,入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托疮生肌等功效,是常用的补益中药,临床上多用来治疗因气虚或气血俱虚所致之多种病症,且验方也不少,兹择其要者,分述如下。肺气不足、语音低微黄芪30g,人参9g,水煎频饮,每获良效。脾胃虚寒腹痛黄芪、饴糖各30g,桂枝、生姜、大枣各9g,白芍18g,炙甘草6g,煎汁ml,对入饴糖,分2~3次,效果显著。冷汗不止黄芪30g,制附片18g,人参9g,久煎,顿服,其效甚佳。自汗盗汗黄芪30g,麻黄根9g,牡蛎24g,浮小麦18g,水煎,分3次服,连服数剂,即见大效。气虚经常感冒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2g,水煎,分2次服,久服必验。子宫脱垂、脱肛黄芪30g,党参、白术各15g,陈皮、升麻、柴胡、当归各9g,炙甘草6g,水煎,分3次。产后气血两虚黄芪30g,当归15g,子鸡1个,炖熟,吃肉喝汤,每周2剂,宜服2~3周。气虚带下、气虚水肿黄芪30g,茯苓15g,山药、苡仁各18g,水煎,分2~3次服,以愈为度。气虚白浊用盐炒黄芪15g,白茯苓30g,共为细末,每服4.5g,日服3次,温开水送下。心脾亏损之崩中漏下黄芪30g,人参、木香、远志各9g,酸枣仁、茯苓神各15g,桂圆肉30g,当归12g,大枣4枚,炙甘草6g,水煎,分3次服,效果满意。老年气虚便秘黄芪、陈皮各等分为末,每服9g。以火麻仁捣烂,加水滤浆,取汁ml,入白蜜少许煎汤冲服上药,日服2次,连服数剂即愈。产后乳汁缺少黄芪30g,当归15g,路路通、丝瓜络各6g,炖猪蹄服,每周1次,连服3周。痈疽久不溃破、溃后久不收口黄芪45g,当归、穿山甲各6g,川芎9g,皂刺4.5g,水煎服。白细胞减少黄芪、大枣各30g,水煎,分3次服,宜连服15~30天。(陈国华)
口腔溃疡多喝黄芪水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胡适先生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据说这样可保持旺盛的精力,讲起话来声如洪钟。临床实践证明,黄芪不仅对体虚感冒、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还是口腔溃疡,特别是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良药。
复发性口腔溃疡表现为口腔局部皮肤破损伴有气血循环障碍,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湿热蕴毒有密切关系。被誉为“疮家圣药”的黄芪具有益气托毒、生肌敛疮的功效,对复发性口腔溃疡具有较好的疗效。
黄芪有生黄芪、炙黄芪之分,炙黄芪偏于补气,生黄芪偏于生肌敛疮。口腔溃疡患者如果伴有身体困倦、无力、气短、多汗、反复感冒等明显的气虚症状时,最好选择炙黄芪来泡水喝,常用量为10~15克;患者若无上述气虚症状,则最好选择生黄芪泡水喝,常用量为6~9克;患者若伴有舌质红、舌苔黄腻等湿热症状时,最好用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金银花配伍生黄芪代茶饮,以增强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金银花的用量一般为10~15克。
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黄芪时不可擅自加大剂量,否则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会明显增加;临床上有患者服用黄芪后引起过敏性唇炎的报道,因此,过敏体质者应慎服。建议患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服用。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庄乾竹博士
庄乾竹,中医学博士,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研究员。主编《中医百病百方丛书--糖尿病分册》、《中国医药文化遗产考论》等著作,先后参与省级科研课题3项、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