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做大运动量的锻炼,如跑步、跳高、跳远。2、坚持做股四头肌(大腿前面肌肉)主动收缩动作,每天4-5次,每次15下(一紧一松算一下)。3、仰卧,屈膝,屈髋做向上的蹬自行车样动作,每天2次,每次30-50下。
4、不做下蹲和起立运动。5、不做膝关节的半屈位旋转动作,防止半板损伤。
具体的治疗方法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以下第二和第四的介绍。二、有的人膝关节平时不痛,盘腿或抻拉就痛,有可能是韧带拉伤导致的疼痛。
“急性扭伤寻梁丘”如果发生突然性的扭伤可马上点按“梁丘”穴(膝盖骨上方贴近股骨边缘敏感之处),它是胃经的“郄穴”。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种急性病,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不但能治疗急性胃痛、胃酸、乳房痛、肠胃炎等本经之病,还对急性腿痛、脚痛、膝盖痛有手到病除之效(以上陈旧性疼痛除外)。对于陈旧性的膝盖疼痛,“膝痛中渚要常揉”就是让您“下病上治”多按“中渚”穴(掌心向下,中渚穴位于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出,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它是三焦经的“俞穴”,它也是止痛的要穴。“中渚穴”敏感的患者朋友们平时可常按按它,对于缓解关节疼痛会有很好的效果。
三、老年人膝盖疼痛;不能打弯晚上睡觉有时都会疼醒,走路时很痛,应该是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在“风湿病”中,对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疼痛最为常见,如:关节痛、颈肩痛、腰背痛、足跟痛往往是风湿病的主要表现,有时还伴有关节的肿胀。“类风湿性关节炎”常有“对称性”的关节肿痛,在手指关节、腕关节尤为明显;强直性脊柱炎有腰背痛,休息时加重,可伴有足跟痛、红眼;风湿性多肌痛有颈肩痛、肢带肌的疼痛及肌无力。1、每天揉揉十个手指或脚趾关节可缓解“晨僵”的病症。“晨僵”也叫“清晨运动不能”,患者表现为早晨起床时症状加重,活动困难。出现晨僵的原因是由于在睡眠或活动减少时,使受累关节周围组织渗液或充血水肿,引起关节周围肌肉组织紧张,而使关节肿痛或僵硬不适,随着按摩指(或趾)关节使肌肉得以收缩,水肿液被淋巴管和小静脉所吸收,晨僵也随之缓解。2、多揉揉大腿胆经上的“膝阳关”穴(膝外侧,当股骨外侧上方的凹陷处)。“膝者,膝关节也;阳者,阳气也;关者,关卡也”,由此可看出它是膝关节气血下行的必经之地,常按摩此穴对缓解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另外,还要在大肠经上刮刮痧或拔拔罐,着重按摩“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两寸处),不仅能治疗肘关节疼痛还对膝关节疼痛有特效,“下病上治,膝病肘治”。3、看看膝盖的痛点压迫在哪条经络上,然后让家人从此经络的大腿穴位开始到踝骨附近的穴位做按摩,但是千万不要按摩关节的痛点,否则会起反作用,造成关节深度损伤或变形。4、对于类风湿膝关节疼痛的患者“犊鼻、阳陵泉、阴陵泉、委中、梁丘、丰隆、足三里等穴均可取之治疗,哪个敏感就取哪个。四、膝盖出现充血肿胀或肿痛无力、酸涨、关节积液,活动下蹲困难,功能受限等现象,有可能是“滑膜炎”。简单的可理解为:滑囊是一个储油器,是为骨骼肌腱运动加油的,目地是为了增加润滑减少摩擦,如果有了积水,积水稀释了滑液就起不到润滑作用了,此时剧烈活动就会产生骨骼摩擦,最终损伤骨骼。“滑膜炎”属无菌性炎症,主要是微循环不通阻碍所致,所以治疗应以调理微循环系统为主,只要微循环畅通了,积水也就循环消失了,同样炎症也就解除了。“犊鼻穴”(膝盖外侧有一个窝,也叫“膝眼”便是此穴)。“犊鼻者,小牛之鼻也。”,俗话说“牛气冲天”,这个“气”便是牛鼻子出来的气,也有气血之意,要如同牛一样有使不完的劲,它是一个强身健体的穴位。老年人因为气血弱,所以气血便不容易到达腿部和足部,这样便会影响到腿脚的微循环,使膝盖缺少了润滑剂造成了膝盖的硬性摩擦,从而产生疼痛。由于膝盖是“诸筋之府”,练武的人都知道“腰力发于腿,腿力源于膝”这个道理,说明了膝关节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人们也常说“人老先老腿”就是说人老的时候气血下不到腿部,就会头重脚轻容易摔倒,这也是衰老的表现。要想身体健康就必须要打通“犊鼻穴”,平时在家让膝盖少受些力,多按按此穴,多敲敲大腿的经络,时间长了就一定有效果的。“引血下行三部曲”(推腹、跪膝、金鸡独立)是患者自治的最好良药,只要坚持下去,奇迹就会在您的身上产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