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很多患者易将风湿性多肌痛与类风湿关节炎弄混,今天主要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诊断风湿性多肌痛以及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区别。
不少年纪较大的女性会突然出现关节肌肉疼痛,疼痛的范围有可能会越来越大,可从一侧肢体发展到对侧、躯体,而且晨起僵硬,导致肢体不能正常活动;这时很多人想到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
医院检查发现只是血沉和C反应蛋白这两个炎症指标升高,而类风湿因子和肌电图等的相关检查却无明显异常。
如果这时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只是简单的消炎止痛,患者往往呈消耗性疾病样改变,体重明显下降,贫血,乏力甚至肌肉萎缩;相反如果能及时诊断并加用小剂量激素,患者则呈奇迹般恢复,短时间可判若两人。
这样的一个怪病,其实就是今天想跟大家介绍的风湿病里不少见但又有很高误诊率的疾病—风湿性多肌痛。
什么是风湿性多肌痛?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以颈、肩胛带及骨盆带等四肢近端和躯体肌肉酸痛、晨起僵硬,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常伴有乏消瘦、发热(多为低热)等全身反应的一种综合征;
这个病多发在50岁以上的女性朋友中,有家族聚集发病趋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
常表现为低热、乏力、倦怠、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而最具特征的临床表现是双侧肩痛和僵硬,因此在临床上常常被漏诊或误诊。此病病因目前尚未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年龄、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因素有关。
而中医认为风湿性多肌痛属中医学“行痹”“肌痹”“肉痹”等范畴,由于年老参杂因素较多,病机比较复杂,常见的病机为老年人脏腑功能虚弱,气血不足,营卫失司,风寒湿邪乘虚入侵,致寒凝经络、络脉阻塞、气血瘀滞,躯体和四肢失养故而肌肉疼痛难忍、僵硬等。
因此,中医认为肝肾亏虚、寒湿痹阻、气滞血瘀是风湿性多肌痛的主要病机。
类风湿关节炎与风湿性多肌痛的区别前文也提及了,其实这个病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类风湿关节炎。
01痛感的区别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分不清楚肌肉痛与关节痛的区别。
关节痛是要有关节肿胀与压痛的,多肌痛不是关节痛,而是肌肉的酸痛,因为肌肉的持续酸痛,从而导致关节肌肉活动障碍。
02晨僵的区别
另外一个原因是出现了晨僵,但是两者的晨僵表现却大有区别。
类风湿关节炎的晨僵是夜间入睡后血液运行不畅,血液经络的痹阻而出现的关节晨起僵硬,通常的晨僵时间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经过活动后,血脉经络运行通畅后可以缓解;
而风湿性多肌痛出现的晨僵常伴有发热、乏力,并且常常在活动后僵硬未见缓解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怎么判断为风湿性多肌痛?①发病年龄>50岁;
②颈、肩胛带及骨盆带部位至少2处肌肉疼痛和晨僵,时间≥4周;
③血沉和(或)C反应蛋白升高;
④小剂量激素(泼尼松≤15mg/d)有效;
⑤无肌力减退或肌萎缩及肌肉红肿热;
⑥排除其他类似风湿性多肌痛表现的病变,如类风湿关节炎、肌炎、肿瘤和感染等。
如果符合6条可确诊为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该如何治疗?针对不同病证,加用中药治疗,能起到补肾肝肾、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利湿解肌、活血通络止痛作用。
西医采用小剂量激素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如若加上中医扶正祛邪辅治,把握病机,标本兼顾,病症同治,根据不同证型运用中药辨证治疗,疗效更佳。
参考文献:
[1]苏定雷.全身疼,警惕“风湿性多肌痛”[J].医药食疗保健,:9.
[2]郑秀春.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来源:风湿闰月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