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风湿检查最熟悉的陌生人,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RF)可谓家喻户晓,非风湿专科医生看到RF阳性,再加上关节疼痛就可能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

而普通老百姓则喜欢把RF和「风湿病」联系起来甚至划上等号,那么对于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RF,我们真的了解他吗?

一RF的发现及本质

RF的发现

最早报道RF的是Cecil等,年前后他们发现RA患者血清具有凝集链球菌等细菌的作用。随后年,挪威医生Waaler在实验中发现RA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使致敏的绵羊红细胞凝集的因子。

后来纽约的一位医生Pick于年将这种凝集因子命名为RF并在临床中推广开来。

RF到底是什么呢?

目前认为RF是由于感染因子(细菌、病毒等)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为抗原的一种抗体,故又称抗抗体,可分为IgM、IgA、IgG、IgD、IgE五型。

其中IgM-RF在RA患者中最多见,起主要作用,易于测定,所以我们一般检测的都是IgM-RF。

二RF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50多年前,Waaler的实验开创了RF测定的基本方法----绵羊红细胞凝集法定性试验,但该方法仅能得出阴性和阳性两种结果。

目前RF的检测方法有:胶乳凝集法、ELISA(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法和免疫比浊法(透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胶乳增强比浊法)。

胶乳凝集法只能对RF进行半定量测定,且只能测定IgM-RF。后两种方法可对RF进行定量测定,ELISA法可测定RF及其亚型。

三RF的临床意义

RF的致病机理

目前研究认为微生物如巨细胞病毒等感染激发了抗IgG抗体的产生也就是RF,RF与IgG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关节滑膜等组织,激活补体系统产生C5a和C5b-C9MAC,进而形成一个复杂的无法停止的「免疫激活环路」,逐渐造成滑膜、关节囊、软骨直至骨的破坏,使关节损伤甚至变形。

RF阳性一定是RA吗?

RF在RA患者中阳性率为60%~80%,是诊断RA的重要血清学标准之一,但特异性一般,因其也见于其他疾病和健康人。例如在年龄>75岁的老年人阳性率可达5%~25%。RA患者家族中的成员可达5%~22%阳性率,但不一定有RA的表现。

RF阳性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感染性疾病(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乙肝感染、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肝病、结节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而血清中含有高滴度RF的非RA的「正常人」,确实具有发生RA的高度风险,应密切随访。

RF阴性就不是RA吗?

RF阴性也不能说就不是RA,有一种称为「血清反应阴性」的RA患者RF检测就为阴性。

部分RA患者RF阴性的原因是:1.不同的检测方法其阳性率有所不同。2.测定IgM-RF的方法可能会漏检IgA-RF或IgG-RF。

有20%~30%的RA患者RF检测始为阴性。一般RF阴性的RA患者病情比RF阳性患者要轻,且极少发生血管炎、关节以外病变,如神经病变、皮下结节和重叠综合征。

对RF阴性,且临床上高度疑似RA的患者,还可进行免疫复合物中RF的测定,即隐匿性RF,尤其是在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阳性率较高。

什么样的RF才是真正的「李逵」呢?

RF应达到以下标准才对RA的诊断具有意义:1.滴度较高;2.两次及多次检测阳性;3.多种检测结果均为阳性;4.与人及动物IgG分子均反应;5.除IgM型RF外,还有IgG、IgA或IgE型RF。

RF正在get新技能的路上

有研究显示RF阳性的干燥综合征患者较RF阴性患者易出现肺受累、关节炎、腮腺肿大、血液系统累及等。

多项研究表明RF阳性可提示肺间质性疾病,成为肺部受累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关文章推荐:

读懂风湿检查:抗核抗体的是是非非

读懂风湿检查:抗CCP抗体的故事

编辑:郭倩

参考文献:

1.漫话风湿栗占国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8

2.魏振利,类风湿因子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浙江大学》,

3.王园园等,类风湿因子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不同临床表现中的意义,中国免疫学杂志,年第32卷

4.EngM.TanandJosefS.Smolen,Historicalobservationscontributinginsightsonetiopathogenesisofrheumatoidarthritisandroleofrheumatoidfactor,J.Exp.Med.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ze.com/fsxjtzyy/647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