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低头工作、玩手机,难免出现肩颈疼;年纪大了,走多了亦或是受寒了,常出现腰腿疼……而出现疼痛,很多人往往选择吃点消炎药、止痛药,如布洛芬胶囊、扶他林片等。
但是疼痛反反复复,而长期吃那些药物又担心伤身,该怎么办?不妨试试中医古方,不吃药,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效果!~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也就是说痛是经络瘀滞不通而发出的信号。因此,若想要缓解疼痛,关键是要“通”。
1泡泡脚,散寒邪
湿邪侵体也会导致“不通”,而冬季引起腰腿疼痛的主要是寒湿。寒主凝滞,使得气血不通、经脉不畅,进而引起腰痛。
其特点是局部疼痛,转侧、翻身活动不利,遇上阴雨天病情加重。而身体有寒湿的人则会伴随长期手脚冰冷、面色苍白、易疲劳等症状。
此类情况则需要祛风、散寒、除湿,而泡脚则是不错的应对方法。
寒从脚起,泡脚可以改善足部经络、引气下行,阳气到达足底,则能助眠强身;另外,温水泡脚还能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症状。
若再配合一些中草药,保健效果更强,还可以有针对性地预防多种病症。
艾叶30克——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桂枝15克——散寒解表、温经通络、促阳化气;
羌活30克——羌活是君药,可以除上半身的风寒湿;
独活30克——可以除下半身的风寒湿。
四种药材装入纱袋,放入锅中,加水煮,沸腾后再小火煎煮10分钟左右;倒入泡脚桶中,等温度适当,再泡脚。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
此泡脚方对于经常腰痛、膝关节痛、四肢冰凉的人群有改善作用;另外,还能帮助治疗风寒感冒。
注意:
①高热、严重心脏病、恶性肿瘤患者、肢体有破溃者、对药浴液过敏者,均忌用。
②年老和病情较重患者,不宜单独洗浴。
③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足浴。
2喝喝茶,益气活血
血脉运行不畅,一些失去生理功能的血液就会停滞经脉之内,淤积在腑脏器官组织,影响了气的运行,进而产生疼痛。像膝盖痛,就是血淤积在膝关节;脖子痛就是淤积在颈部……
此类人群还有情绪抑郁、胸胁胀闷、舌下有紫色淤斑、面部有色素沉着等表现。而益气活血的简单方法小编推荐喝些代茶饮。
代茶饮在疾病的治疗、病后的调理、日常的保健中都有所运用,因药性平和,能长期服用,其在体内的药效也较为持久。
代茶饮
红曲、重瓣玫瑰——活血化瘀;桃仁活血行血;代代花理气解郁;槐花——凉血止血;山楂——行气散瘀;白芷——活血散寒、生肌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能活血化瘀,还能美容养颜,很适合作为日常滋补、调理、预防疾病的方子。
3溻渍疗法,解郁通阳
溻渍疗法属于中医外治之法,简单来说就是把浸泡过药液的毛巾敷在病变的局部,来治疗疾病。
其原理一是激发了经络腧穴对人体的调节功能;二是药物作用于腧穴,通过经络、气血使药效直达病所,取得针对性的治疗效果。
中药溻渍法可用于风湿性、骨伤性疾病,同时可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腰椎间盘病变、肌肉劳损、各种跌打损伤等。只是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中药有所差异。
以下药方则主要针对气滞阻遏阳气,出现四肢恶风怕冷、周身疼痛、胁肋胀痛、头痛头胀、急躁易怒等症状的人。
柴胡20克——理气清热;
枳实15克——行气通郁;
白芍20克——柔肝、缓急、止痛、清热;
红花10克——活血化瘀;
海桐皮30克——清利湿热;
甘草6克——调和诸药。
①将上述药材装进纱袋,煮水,并加入几条毛巾同煮30分钟左右;
②待水温下降到不烫手时(约40度左右),取出拧至半干;
③将毛巾敷于疼痛处,敷好后用擀面杖擀平,再用保鲜膜包裹,盖上被子。
注意:整个治疗持续30分钟,有药物过敏或冷热刺激不敏感、体虚者不建议使用。治疗以后要及时擦干药液,避免着凉。
4舒筋通络保健操
除了上述的三种方法,平常没事在家也可以做做操,通筋骨、健肌肉:
1顺督脉督脉有调节全身阳经、气血的作用,疏通经络、振奋阳气,帮助减轻炎症疼痛。
①督脉就是脊柱,从下往上捏脊柱,先捏三下,再提起一次,重复十遍;
②捏完以后拍一拍,拍三遍;
③再用手从上往下推一推,推十遍。
2练大腿此方法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膝关节疼痛,同时还能增加肌肉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减缓骨质疏松。
①坐在椅子上,双手来回搓大腿肌肉,搓揉二三十下。
②抬腿停留十几秒再换另一只腿,重复二三十下。
3捏肩颈此法能缓解肩颈痛,很适合长期伏案工作、玩手机的人。
①双手捏肩颈位置,10-20下;
②敲富贵包,敲完以后揉搓。
来源:BTV北京卫视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