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检查哪些抗体转自医

转自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点击上方“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加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以全身关节炎症改变为主的疼痛性疾病,英文名称RA,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时间根据病人而异,并带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性,往往累及终生,形成长期病痛,也有仅因关节组织的肿胀和扩展,只有关节运动时才发生局部疼痛。那么针对这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常用的自身抗体包括哪些项目呢?具体叙述如下:

类风湿因子(RF)    

  RF是一种以变性IgG的Fc片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最初由Rose等(年)在RA患者血清中发现。RF主要为19S的IgM,也有7S的IgG和IgA,它与天然IgG结合的能力较差,最易与人和动物的变性IgG或免疫复合物中的IgG结合。RF与体内变性的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可活化补体,或被吞噬细胞吞噬。由吞噬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活化肽、胶原酶、前列腺素E2等物质,在细胞因子和炎性粘附分子的参与下,致组织炎性损伤,发生骨关节炎及血管炎。

  常见的RF有IgM型、IgG型、IgA型和IgE型,IgM被认为是RF的主要类型,也是临床免疫检验中最常测定的类型。

  RF在RA中的阳性率很高,可达79.6%,是RA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高滴度RF有助于早期RA的诊断,且RF滴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关。此外,在SLE、PS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部分老年人中也可检测到RF,其阳性率可达28.9%~50%。尽管在多种疾病中RF均可阳性,但滴度较低(40IU/ml),随着RF滴度增加,其对RA的诊断特异性增高。

  (1)IgM型RF:RA患者血清中IgM型RF效价80IU/ml,并伴有严重关节功能障碍时,通常提示预后不良。

  (2)IgG型RF:RA患者血清中或滑膜液中IgG型RF的出现与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的症状密切相关,而且常与高滴度的IgM型RF同时出现。正常人及非RA患者很难检测出IgG型RF。IgG型RF在关节软骨表面的沉积可激活补体引起关节炎性损伤,因此滑膜液中检测出IgG型RF比血清中检出更有意义。

  (3)IgA型RF:约有10%的RA患者血清或滑膜液中可检出IgA型RF,是RA活动的一项指标,与关节炎症状的严重程度及骨质破坏有显著相关性。

  (4)IgE型RF:在关节炎、胸腔积液中高于同一患者的血清水平。

  RF阴性不能排除RA,有部分RA患者血清RF呈现阴性,这类患者关节滑膜炎轻微,很少发展为关节外类风湿疾病。几种疾病RF的检出率见表1。

表1几种疾病RF的检出率

疾病

阳性率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硬皮病

皮肌炎

混合型结缔组织疾病

79%

30%

95%

80%

80%

25%

抗角蛋白抗体(AKA)    

  AKA又称为抗丝集蛋白抗体(AFA)或抗角质层抗体(ASCA)。AKA主要见于RA患者,其阳性率为30%~55%,特异性可达95%~99%。在其他疾病,AKA的检出率极低。AKA与RA具有显著相关性。

  AKA对于早期诊断RA具有重要意义,与RF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AKA是判断RA预后的一个标志性抗体,高滴度常提示疾病较为严重。AKA敏感性较低,阴性不能排除RA,AKA与RA很少平行出现。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 

  研究发现丝集蛋白中的瓜氨酸是主要抗原表位,用合成的环瓜氨酸肽作为ELISA方法的抗原基质检测抗CCP抗体,敏感性可达80%,抗CCP抗体是诊断RA的一个高度特异性新指标,已纳入RA的诊断标准。

  抗CCP抗体主要为IgG类抗体,对RA的特异性为96%,在疾病早期阶段就可阳性,具有很高的阳性预测值。抗CCP抗体特异性明显高于RF,而且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关节损害。

  参考文献

  [1]文爱清,王军,杨运森,等.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相关自身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应用评价[J].重庆医学,,37(3):-.

  [2]何志翔,蔡小燕,林小军,等.类风湿关节炎五种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诊断意义[J].广州医药,,44(1):12-13.

  [3]欧阳莉敏.抗角蛋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33(8):-.









































白癜风的治疗与预防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使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ze.com/fsxjtzyf/251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