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说:今年76岁的周伯得了肺癌,由于发现得晚,已经错过了手术机会。医生建议周伯接受内科治疗,但前提是要通过穿刺取出肿瘤的标本进行活检,以确定肺癌的分期和类型。然而,一听要活检,周伯和家人死活不同意,他们担心,穿刺针扎进肿瘤就像“捅马蜂窝”,会使癌细胞到处乱跑,全身扩散。
医院副院长吴一龙教授指出,和周伯一样,害怕活检是很多患者的误区,“这个观念到了今天一定要纠正。”他说,如今的肺癌强调的是个体化治疗。要个体化治疗,首先要搞清楚肺癌到底是哪一期,是那一种类型。要得出准确的答案,就一定要对标本进行活检。”
专家说:
“现在的肺癌诊断早已不是拍个CT那么简单,请患者千万别抗拒医生从自己身上‘取肉’(标本)。因为只有负责任和受过专业、规范训练的医生才会这么做。”
——————吴一龙
文/记者黎蘅通讯员郝黎、张丹娜
肺癌发病:
每1万个中国人就有4个死于肺癌
资料显示,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肺癌病例数为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因肺癌导致的死亡患者每年有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18%。
据年发布的有关年我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统计数据显示,整体人群肺癌的发病率为53.57/10万,死亡率为45.57/10万,也就是说我国每1万个里就有4个死于肺癌。而且近年来,肺癌的发病呈年轻化的趋势,40、50岁的肺癌患者越来越多,这更要引起大家对肺癌的重视。
肺癌难治
发现得晚是主要原因
肺癌的可怕还不仅仅在于它的发病率高,还在于它的“难治”。根据陆舜教授提供的数据,在过去的30年里,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仅提高了3%,“上世纪80年代是14,目前是17%,总体来看进步不大。”陆舜分析说,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之所以不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肺癌的临床表现不太具有典型性,有时很像感冒、发烧等症状,因此不太容易引起警惕,往往被患者忽略。所以,早期发现的病例不多,临床上60%的肺癌都是中晚期肺癌,部分病人在确诊的时候,癌细胞已经转移扩散,给后续治疗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其次,是诊断的问题,以前肺癌的诊断比较粗放,一般来说就分成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按照这样的诊断模式,往往是一套治疗方案用在数十甚至数百个病人身上,谁有效,谁没效,很难说清楚。
第三,早期的肺癌手术基本上都是大手术,需要开胸,病人创伤很大,对身体的打击较大,恢复较慢。
对付肺癌
分清类型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和制药行业对肺癌研究的深入和进步,很多观念和做法都得到了改变,治疗效果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从而也使肺癌专科医生们看到了希望。
“最大的改变是对诊断的认识。”吴一龙教授说,以前诊断肺癌,拍个CT或者PETCT就下结论,但现在我们认为,任何没有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证据的诊断,都不能作为肺癌最后的诊断。“通俗地说,就是我们必须从患者身上取到一块‘肉’(标本),对其进行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甚至基因方面的检测,从而确定这个肺癌属于哪一期、什么类型,这样才能以此为依据,为病人制定治疗方案。”
对此,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同济大医院周彩存教授表示非常赞同。他说,有关肺癌的诊断,在综合选择使用各种诊断手段时,应依据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创到有创的原则进行。“所以,一开始给病人做CT,看看肺部到底有没有阴影,阴影有多大,这些都没错,但这绝不是肺癌的最后诊断。”他指出,肺癌诊断要搞清楚三个问题:第一,是不是癌,这要通过对标本进行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学的检验;第二,是什么类型的癌,现在对肺癌的分型已不再止于小细胞癌还是非小细胞癌,在非小细胞癌里,还要分成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癌,有不同的后续治疗方案;第三,肿瘤有没有扩散,这有可能需要通过MR、增强肺部CT、腹部CT、PETCT等影像学手段来发现。
治疗肺癌
先化疗还是先用靶向药物因人而异
据介绍,目前临床上大约有85%的肺癌都属于非小细胞肺癌,其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放疗和药物治疗等。
近年来,随着肺癌治疗靶向药物的问世和投入使用,不少患者和医生都很青睐这种无需打针,副作用比较少的方法。由此在医学界和不少患者中也衍生出:“到底是化疗好还是靶向药物好?”“两种治疗该先用哪一种?”等的疑问和争论。
对此,吴一龙教授解释说,首先靶向药物并不适合所有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这些药物既然叫靶向药,那么它必须要有靶点才能发挥作用,根据这些年来的研究,目前肺癌靶向药物的靶点就是一个叫做EGFR的基因,只有这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病人,使用这类药物才有效,而临床上有EGFR基因突变的病人大概只有30%。”正是基于这一理由,吴一龙认为凡是决定是否使用靶向药物前,都应该先做EGFR的基因检测,阳性的才用靶向药物,阴性的就应该化疗。
对于“化疗和靶向药,先用哪一种”的问题,吴一龙认为,如果是EGFR基因检测阳性的病人,他赞成先使用靶向药物,“事实上,有临床研究正式,无论是先用靶向药,还是先化疗,总的生存率是一样的,两种方法谁先谁后,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靶向药物所起的效果比化疗明显,肿瘤的体积会明显缩小,这可以坚定病人的信心,增加他对医生的信任。另一方面,使用靶向药物的病人,其生活质量要比化疗的好,所以我的观点是,如果EGFR基因检测是阳性,靶向药物是第一选择。”吴一龙说。
值班管家:黎蘅
如果您喜欢今日内容,欢迎转发给亲朋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