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腰腿痛
医院疼痛科
(带状疱疹痛、软组织痛专科)徐峰
腰腿痛的流行病学发病率为70%(60%~80%),每年新发率为5%。坐骨神经痛表现为从背部放射至臀部和下肢,发病率为40%。每年许多人因该病而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工作能力。
腰腿痛主要的表现为感觉障碍,如麻木,灼痛,皮肤麻刺痛。通常是神经压迫而不是骨骼肌障碍。神经根及硬脊膜炎症可因活动而加重。这包括增加腹内压的活动如咳嗽、喷嚏。也可以在数周内进展性严重的下肢疼痛伴随下肢力弱,盆底括约肌功能障碍如马尾压迫综合症。
传统医学对这种疾病有很深刻的认识,中医认为腰痛病因主要与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感受风寒,或坐卧湿地,或长期从事较重的体力劳动,或腰部闪挫撞击伤未全恢复,均可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素体禀赋不足,或年老精血亏衰,或房劳过度,损伐肾气,“腰为肾之府”,腰部脉络失于温煦、濡养,可致腰痛。
真对这些病因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都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椎间盘:椎间盘突出、关节
盘炎
骨病:骨质疏松、肿瘤、
Paget’s病、感染(如
骨髓炎)、骨折
关节病:骨关节炎、风湿/类
风湿性关节炎、脊椎
前移、脊椎峡部裂、
椎管狭窄(先天性/获
得性)
硬膜外间隙脓肿、血肿、肿
瘤(转移)、脊柱(肿瘤、
炎症、发育畸形)
神经根和马尾
肿瘤、神经束膜囊肿、炎症
感染带状疱疹、梅毒
糖尿病
脑膜炎或蛛网膜炎
腰骶神经丛受压迫(血肿,肿瘤,增大的子宫,动脉瘤,脓肿)、糖尿病、腰骶炎症性神经丛病
交感神经萎缩或灼性神经痛
肌肉或结缔组织纤维质
炎、肌炎
盆腔脏器牵扯痛
骨病(感染、肿瘤、骨
折)、关节病(骨关
节炎、创伤)
静脉病
动脉供血不足
精神性原因
所以从西医的角度来诊断疾病,要经过正确的临床诊断程式,诊断明确后,排除由于腰部椎管内极端的情况或特异性病变(肿瘤、血管畸形、脊髓病变等)引起的痛症。首先,须确定有无手术指征,这是极其重要的,否则会贻误病情。
因此这就需要不断的检查,找身体上异常的组织结构,如果找到了不同于正常的组织结构,就把疾病归于这种异常,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这是一种简单看待疾病,流水线式的治疗方法。
但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95%的不需要手术,只有在出现马尾受压症状伴双下肢广泛麻木及疼痛剧烈卧床不起且经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因手术后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容易引起功能性并发症,尤其对青少年来讲更为慎重。
人的活动以腰部为主宰,为了维持它们的形状及灵活性,脊柱靠周围神经、肌肉、筋膜和椎间盘维持其稳定和运动功能。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最大限度保证人的肢体功能正常、形态结构完整的指导思想,然后再考虑制定具体祛除病灶的措施。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愈,对减少个人和社会负担都有积极意义。
对于腰腿痛的治疗也应该以保守治疗为主,这方面传统医学较有优势,阶段性服药,可以达到消除或减轻疼痛的疗效,再加上恰当的预防措施,长期疗效也是确定的。贸然手术,骨骼的完整性遭到永久性破坏,筋无以附,伴随无法避免的术后粘连,必然影响其对脊柱的约束力,减弱其运动力度,最终导致功能低下。
对腰腿痛的处理,不能仅仅满足于治好病,而应在治疗的同时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降低发病率,才能真正达到减少患者的痛苦、巩固疗效的目的。
(1)注意姿势和体位。不良的姿势和体位与腰腿痛有密切的关系。日常所见的驼背、侧弯、过度肥胖、怀孕等,容易引起肌力失调,破坏脊柱的动力平衡,甚至形成结构性改变,再加上不合适的床铺、座椅、衣服、鞋靴及工作中用力体位不当,都是引起姿势性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良的姿势和体位可逐渐破坏体态平衡,并不需有明显的外伤史,就可以患有腰腿痛。
(2)加强运动和锻炼。脊柱是人体重要的负重部位,在直立体位中,腰骶部处于重力传导的枢纽地位。腰骶部肌力的强弱,平衡协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腰骶部的功能活动。只有加强锻炼,才能有效预防腰腿痛的发生。锻炼操作始终贯穿着“循序加强肌力,不忘配合各关节平衡”的要求,运动量因人而定,不可超量,但要持之以恒。
(3)加强劳动保护。在日常生活、劳动过程中,难免有些时候处于非生理性体位活动,但应及时改变各种环境和条件,取得肌体的平衡。达到省气力、能持久、无损害、效益大的劳动保护目的。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