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A)是最常见的慢性炎性疾病之一,主要累及小关节,并有多种关节外表现和全身性合并症,也是我国关节病致残的常见原因。传统药物治疗存在大量临床需求未被满足。近年来,包括靶向合成的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在内的各类新型DMARDs不断涌现,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达标率、临床缓解率、临床依从性等,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新的临床选择,但其普及度、可及性亟待提升。为了普及靶向合成DMARDs的患者知晓度,提高RA患者早诊早治的意识与达标率,医脉通特别连线新疆医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武丽君教授,分享RA创新疗法的相关内容。
新疆医院风湿免疫科科主任武丽君教授
1.RA疾病负担重RA是风湿免疫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发病原因还未证实,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压力、寒冷、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多数患者可出现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从而致残。除关节症状外,也常累及心血管,RA的心血管事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常见因素。因此,RA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
2.不断探索RA治疗之路,创新药物开启新时代武丽君教授介绍,在30年前,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RA的致残率很高,很多患者就诊时已经出现了关节功能丧失,甚至残疾。此外,因继发疾病而死亡的问题在RA患者中普遍存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治疗手段逐渐丰富,RA患者的治疗结局发生了巨大改变。
回顾我国RA治疗药物的发展史,80年代,风湿科医生开始尝试使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目前已被世界公认作为RA的锚定药物和基础用药。在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的过程中,部分患者临床反应不足,风湿科医生又提出了联合羟氯喹、柳氮磺吡啶等传统DMARDs药物治疗。年,我国上市了第一个生物制剂,RA治疗有了巨大的突破。近几年随着靶向合成DMARDs的出现,标志着RA的治疗进入了JAK抑制剂时代,靶向合成的DMARDs属小分子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JAK通路,直接阻断RA发病相关的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具有快速强效、持续达标、多重获益、安全性良好的特点。靶向合成的DMARDs与生物制剂相比,靶向合成的DMARDs药物通过口服给药,具有临床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
3.创新药物助力达标治疗年更新的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明确提出了达标治疗的理念,即患者经治疗达到疾病的完全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状态。达标治疗有助于减少患者关节、心肺的受累,而创新药物靶向合成DMARDs的合理应用能够更好更快地帮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现治疗达标。
目前国内新上市的靶向合成的DMARDs药物包括酪氨酸蛋白激酶(JAK)-1/2和JAK-3抑制剂。以JAK-1/2抑制剂艾乐明?(巴瑞替尼片)为例,作为国内首个一日一次口服靶向合成的DMARDs药物,多用于成人中重度活动性RA,艾乐明?(巴瑞替尼片)除了具有快速起效外,还能够延缓结构损伤,改善患者疼痛、僵硬、疲劳等表现,且安全性良好,使患者获得更多收益,更有利于实现达标治疗。
4.积极推广靶向合成的DMARDs药物,造福更多RA患者当前靶向合成的DMARDs药物使用普及率较低,武丽君教授认为主要是与医患认知度不够有关。值得庆幸的是有关政府已经开始重视风湿免疫治疗领域的需求,国家卫健委医院风湿免疫学科的建设与管理指南,一方面促进风湿专科的发展,增加风湿科医生人数,有利于我国分级诊疗实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风湿诊疗信息的扩散,提高人们对创新药物的认知度。另外,武丽君教授认为应该依靠媒体的积极宣传,更好的扩大药物信息影响范围,使更多乃至边远地区的人群了解创新药物相关信息,从而惠及更多的RA患者。
最后武教授呼吁,希望将更多靶向合成DMARDs药物纳入医保,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的减轻患者治疗的经济负担,使更多的RA患者获益。
参考文献:
[1]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医院风湿免疫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2]Olumiant[packageinsert].Indianapolis,IN:EliLillyandCompany;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57(4):-.DOI:10./cma.j.issn.-..0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