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出现全身多部位慢性疼痛。伴躯体不适、疲劳、睡眠障碍、晨僵以及焦虑、抑郁等,经体检或实验室检查无明确器质性疾病的客观证据时,需高度警惕FMS。全身多处压痛点阳性是诊断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强调的是FMS并非“排除性疾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目前诊断多参照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FMS分类标准。
其内容如下:①持续3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疼痛:即分布于躯体两侧,腰的上、下部以及中轴(颈椎、前胸、胸椎或下背部)等部位的广泛性疼痛。②18个已确定的解剖位点中至少11个部位存在压痛。检查时医生用右手拇指平稳按压压痛点部位,相当于4kg,cm:的压力,使得检查者拇指指甲变白,恒定压力几秒钟。各压痛点检查方法一致,同时需使用相同方法按压前额中部、前臂中部、手指中节指骨、膝关节内外侧等部位,排除患者“伪痛”。同时符合上述2个条件者,诊断即可成立。但该标准所强调的是FMS与其他类似疾病的区别,没有包括疲劳、睡眠障碍、晨僵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应用该标准时应考虑到上述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FMS诊断成立后,还必须检查有无其他伴随疾病,以区分原发性抑或继发性。治疗方案及原则FMS一经诊断,对患者的宣教极为重要,给患者以安慰和解释,使其理解该病的确存在,无任何内脏器官受损,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不会严重恶化或致命。目前FMs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辅以非药物治疗,如患者宣教以及认知行为治疗、水浴疗法、需氧运动等,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因此,最佳治疗方案应由风湿科、神经科、医学心理科、康复科及疼痛科等多学科医生共同参与制定,针对不同个体采取药物和非药物联合的协同治疗。
药物治疗
1抗抑郁药为治疗FMS的首选药物,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调整全身状态,但对压痛点的改善效果不理想。2肌松类药物环苯扎林(cyclobe肥印^ne)治疗剂量为10mg睡前口服,或每次10mg,每日2.3次。不良反应常见,发生率超过85%,如嗜睡、口千、头晕、心动过速、恶心、消化不良、乏力等。3第2代抗惊厥药普瑞巴林(pre础alin)是首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FMs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呈轻、中度,与剂量相关。包括头晕、嗜睡、体质量增加、水肿等。起始剂量m州,分3次口服,l周内如无不良反应,剂量增加至m萄,d,可与TCAs、SSRIs或sNRl8等联合应用。4镇痛药物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曲马多(嘶n砌01)对FMs有效,一m删,分3次口服,需注意药物耐受或依赖;阿片类药物可不同程度地缓解疼痛,可能对FMS有效,但因其明显不良反应,如药物耐受、成瘾、便秘、恶心等,不推荐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能对FMs有效,常作为临床辅助用药,改善FMS疼痛,目前无NSAIDs单独应用疗效评价的循证医学资料。5非麦角碱类选择性多巴胺D:和D,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pramipexole)对部分患者疼痛、疲劳、躯体不适有一定缓解作用,对压痛点以及精神症状的改善也有一定作用。普拉克索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包括恶心、失眠、嗜睡、头晕、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等。起始剂量为0.m鲋,分3次口服,每5。7d增加1次剂量,若患者可耐受,剂量增至最佳疗效,每日最大剂量4.5mg。6镇静药镇静催眠类药物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苏醒次数,提高睡眠质量,可有助于FMs患者改善睡眠,但对疼痛缓解效果不明显。唑吡坦(zolpidem)lOmg,每晚睡前口服;佐匹克隆3.75~7.5mg,每晚睡前口服。7激素类药物目前普遍认为糖皮质激素对FMs无效,不推荐使用。8其他最新研究5一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tropise咖n)每日5mg口服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FMs症状。也有研究提出S一腺苷蛋氨酸、5一羟色胺、卜色氨酸等有一定疗效,结果尚不肯定。非药物治疗1患者宣教:作为多学科联合治疗的首要前提,患者宣教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医患沟通、知识讲座、宣传手册、患者问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患者正确认识FMs,使其认识到紧张、压力是病情持续及加重的重要因素。2认知行为疗法和操作行为疗法:对伴有认知、执行功能障碍的FMS患者首选。这种治疗方案必须在各相关学科医生共同参与下针对不同个体制定,可减轻患者疼痛、疲劳症状,改善不良情绪,调整机体功能,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3水浴疗法:可明显缓解疼痛、疲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4功能锻炼:包括需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等。个体化的锻炼方案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及全身状况,由风湿科和康复科医生共同制定。该治疗方法可减轻疼痛、疲劳症状,缓解压痛,改善患者自我评估,提高生活质量。5其他:针灸、按摩、低中频电疗、局部痛点封闭等治疗方法均有报道,疗效尚不肯定。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