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朋友有热爱养生、兴趣养生或是职业养生的盆友,
那这几天你的朋友圈一定被这几句话刷屏了:
(小编就是在刷屏的那个哈哈)
??
“三伏调理阳虚、气虚、血虚,效果是一年中最好的,错过再等一年!”
“冬病夏治”
“春夏养阳”
还有各种病症图、穴位图
(四不四看起来都瘆得慌哈哈哈)
??
即使你不懂养生,这句话也都要烂在你的朋友圈了,
你一定觉得太特么烦了,不然就是觉得你们到底在叨叨啥??
(内心是崩溃的/(ㄒoㄒ)/~~)
其实养生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和遥远
它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吃饭、睡觉、上厕所
关于我们身体的一切都与养生有关
特别提醒:7月17日入伏,初伏的时间是7月17日-7月20日
■“冬病”:就是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手脚冰凉,畏寒喜暖。
■冬病要夏治就像在晴天晒衣服
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
■在三伏天重点贴一下背部的膀胱经,膀胱经是最容易积寒的一条经络
寒气一般聚集在后背、其次是臀部往下、大腿、膝腘窝。
后背的赘肉,看似是脂肪,其实是寒湿;还有臀部,如果不结实,那它聚的也是寒气,真正结实的臀部没有寒气;大腿粗的,往往也是寒气。赘肉多的就是寒气。
寒气都聚集在后背、大腿,膀胱经那块,如果身体脏腑能量强,就能把寒气往外顶出来,如果里面也是一团寒冰,挡都挡不住,就会越来越寒。
宜
伏闭不出
《汉官仪》曰:“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户,不涉他事。”
古人认为伏日是恶日,不宜出门做事,所以应该闭门在家,“伏藏”起来。古代的“入伏日”是休假一天的!
伏日宜吃面
《荆楚记》:“伏日,宜作汤饼食之,名为辟恶。”
汤饼就是汤面,整个三伏期间都适合多吃面,面食性微温,而且养心气。最适合三伏期间腹内阳气空虚的现状。
宜食苦荬菜
《琐碎录》曰:“宜食苦荬,以宜心气。”
▲看看,苦荬是一种小野菜,长这样,清热解毒。
宜食乌梅酱止渴
《千金月令》云:“是月可食乌梅酱止渴。方用乌梅捣烂,加蜜适中,调汤微煮饮之。水泻渴者,以梅加砂糖、姜米饮之,不渴。”
▲没有做乌梅酱,可以煮酸梅汤。
酸梅汤除热送凉,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辟疫。从端午到中元节的这段时间,都可以经常煮一锅来喝。
炎炎夏日的酸梅汤,可瞬间收敛暑气,让人安静下来。
忌
三伏日不可嫁娶
《四时纂要》曰:“三伏日不可嫁娶,伤夫妇,不吉。”
勿食韭,令人目昏。
《千金方》曰:“勿食韭,令人目昏。勿食羊肉,伤人神气。勿食野鸭鹭鸟,勿食雁,勿食茱萸,勿食脾。乃是季月,土旺在脾故也,俱亦戒之。”
这一段三伏注意事项里,我们经常会吃到的是韭菜、羊肉,需要注意一下。
不要吃冰饮、雪糕
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亲,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总结起来就是整个三伏期间,宜伏不宜动~~
我们提供一个让普通人都能走向成功的平台,在这里不需要您拥有专业的技能,不需要您拥有大量的资金,也不需要您拥有仓库,更不需要你拥有宽广的人脉和充裕的时间,我们仅仅需要您拥有一台能上网的手机,就能让您随时随地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赶紧加入我们吧,一起传播爱,传递健康,同时收获自己人生的价值!!!
接下来用图文的形式分享一下我们的最新款产品吧!
艾贴的成分及功效:
1.陈艾
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2.透骨草
民间用全草入药,治感冒、跌打损伤,外用治毒疮、湿疹、疥疮。主治功效:1.祛风除湿,该品辛温,辛能行散,温胜寒湿。2.舒筋活络,该品辛散温通,入肝经,而肝主筋.故该品具有舒筋活络之功效。3.活血止痛,该品辛散温通,入肝经血分,故能活血止痛。4.解毒化疹,因本药外洗还有引药透入经络、血脉,而祛风、活血、止痛的特点。
3.野生姜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血脂;降血糖;延缓衰老;抗病原微生物;提高耐缺氧能力等。
4.三七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
5.白芷粉
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经祛风散湿主药。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眉棱骨痛,暨牙龈骨痛,面黑瘢疵。主要功效: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
6.伸筋草
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的功效。
7.甘草
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川谷。主要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8.乳香、没药
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主治: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湿寒性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口腔疼痛,咽喉疼,寒性咳嗽,湿性痰多,支气管扩张,湿疹脓疮,月经不调,小便不利。
9.羌活
羌活乃却乱反正之主帅,风能胜湿,故羌活能治水湿,与芎穷同用,治太阳、厥阴头痛,发汗散表,透关利节。主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10.延胡素
本品内含多种生物碱: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丑素等,以及小蘖碱、去氢廷胡索碱。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均有镇痛作用,其中以左旋延胡索乙素(即颅痛定)的镇痛作用较明显,是中枢抑制剂能抑制中脑网状结和下丘脑的诱发电位,较大剂量也能抑制防御性条件反射.而有镇痛、镇静作用,可用于因疼痛而失眠的患者。主治: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用于胃痛,心腹痛,疝痛,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血腹痛,跃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