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保护月刚刚过去,纽约好邻居小蜘蛛在银幕上蹦跶得正欢。
条姐本来以为,不会有一部国产电影,敢于和漫威的欢脱小鲜肉争抢“青春”这块金字招牌。
万万没想到,还真有,就是这部——
《会痛的十七岁》
先来看看导演,彭氏兄弟之一的彭发,香港数一数二的剪接师,曾经凭《风云》及《无间道》获得金像奖最佳剪接。
女主角徐娇,最知名的角色是反串《长江七号》的可爱小男孩小狄。
但是,这两位上次合作的作品,条姐还记得清清楚楚。
《通灵之六世古宅》,豆瓣评分……4.2。
恐怖片扑得惨不忍睹,或许能在青春片上来点惊喜?
事实证明,不能。
条姐准备了最充分的勇气走进电影院,没撑到十分钟,就被雷得通体酥麻。
要说导演一点准备都没做,那也是昧着良心写影评。
观众们不是说国产电影都是堕胎、出国、撕闺蜜吗?
《会痛的十七岁》保证,以上情节,统统没有。
除了这三个情节之外,所有观众能想象到的青春片烂梗,老旧至极的恶俗桥段,都满满当当地被收集在了本部电影中。
《会痛的十七岁》承接了所有烂俗言情小说的一贯宗旨:
女主角,样子平平无奇,性子恶劣野蛮,因为有主角光环,仍然在玛丽苏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女二号,清纯无暇,看似一朵白莲花,实际上是妖艳贱货心机婊。
男主角,家庭富且贵是基本要求,爱情路线在青梅竹马或者一见倾心之间二选一,人设在恶劣混小子和高冷学霸中间摇摆不定。
但《会痛的十七岁》的导演发现,只有一个男主角,不能把这部二十分钟的校园微电影,拉扯到一个半小时的时长。
怎么办?干脆设置两个男主角,二男争一女,高冷学霸和混小子争抢一个平凡的学渣。清纯的白莲花也不能只有一朵,一个跟混小子门当户对,一个对高冷学霸暗自倾心。
当然,她们务必都得对女主角嫉妒的要死要活,被误会羞辱的桥段也得来双倍,不然怎么给女主角到处受挫的疼痛十七岁添砖加瓦?
只是情节老套得像是年的《麻雀要革命》,《会痛的十七岁》也不过是一部平常的校园青春烂俗微电影。
但《会痛的十七岁》不仅烂,还恶心。导演也知道就靠恶俗至极的言情桥段撑不起来一部电影,所以糟蹋完了国产青春题材还犹嫌不足。
先是顺手抹黑了一把前来客串的王力宏,再用上“无痛症患者”来展现女主角的楚楚可怜,最后还把“二次元”也拉下水
女主角高三还在追星,天天在课堂上睡觉看漫画,满脑子都是把偶像困在笼子里,自己化身巴啦啦小魔仙拯救偶像的幻想
让王力宏来充当这么一个没有半点正能量的偶像背景板,编剧你跟力宏有仇吗?
除了因为追星而受到同学百般歧视,“失痛症”也沦为女主角博取同情,强行惹来非议的原因。
虽然表现女主角是“失痛症”患者的镜头不到一分钟,不过编剧也不打算让观众弄清楚主角的“失痛症”是怎么来的,只要知道女主角身患绝症,被人歧视就行了。
而最令人觉得不适的部分,是这部电影明晃晃地打着二次元的招牌,存的圈钱的心。
《会痛的十七岁》的编剧和导演,一边想圈ACG受众的钱,一边把自己对小众爱好的歧视观点暴露无遗。
二次元,难道不是既蠢且胖,学习成绩差的死宅吗?动漫社团,不就是一群流氓小混混吗?
所以热爱二次元的女主角,满屋子贴的是美少女战士的贴纸;
徐娇的COS服,像是刚从情趣商店里买的质量最差的那款,一不留神还以为是直接借了少儿频道节目组的头饰;
动漫社团的成员,全都是地痞流氓。连同学们穿的COSPLAY服装,都能让你分分钟穿越到民工漫的鼎盛时期。
火影都完结了,编剧你能不能从十年前的中学梦里醒醒?想捞二次元受众的钱,能不能先展现一点诚意?
国产青春片,烂不可怕,贵在有自知之明。
最可怕的是,明明做了个烂片,还想要圈一笔钱。
虽然套路一直都是国产青春电影的不治之癌,但《致青春》能在年拿下7亿票房,似乎给了不少跟风者一种错觉:这类电影,不用拍的好,也能赚到钱。
青春类型片,只要欢乐元素和纯纯的恋爱拍的足,再加上原著和偶像两重粉丝加成,票房通常不会跌的太惨,但并不意味着喜爱这类电影的观众都是脑残。
青春类型不是个筐,不是什么都能往里装。
尤其在当下青春类型片已经打出了烂口碑的前提下,再抓着几个元素往电影里生搬硬套,没有观众会买账。
想知道什么叫教科书级别的圈钱失败指南?来看《会痛的十七岁》吧。
◎责任编辑:电影头条综艺组条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