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主治医师考试高频考点大集合
年全科主治医师复习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各位全科主治考生复习的怎么样了?可能有一些考生还不太了解全科主治考试的具体安排是怎样的,看看下文,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安排全面了解!

一、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时间在什么时候?

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人机对话考试安排时间为:9月19日、20日、26日、27日,其中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时间预计为:9月19日。

考试一般是在一天内考完,具体考试时间安排见下:

二、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准考证什么时候打印?

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准考证打印9月4日-9月27日期间打印,考生可自行登录中国卫生人才网进行打印。

三、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的科目有哪些?

全科主治医师资格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4个科目。

其中“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和“专业知识”三个科目的要求按学科系统综合在一起,具体划分详见考试大纲。“专业实践能力”考试内容为考试大纲中列出的常见病种,主要考核考生在临床工作中所应该具备的技能、思维方式和对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题型是什么样的?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的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及专业知识题量为题,专业实践能力因包含案例分析题,所以题量不固定。各专业每科目考试时间均为90分钟。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题型如下表:

考试类别考试科目和题型全科主治医师基础知识单选题、共用题干单选题、案例分析题、配伍选择题单选题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

五、年全科主治医师考试是什么方式?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全国统一采用人机对话考试形式。试题、答题要求和答题界面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显示,考生应使用计算机鼠标和键盘在计算机答题界面上进行答题。

为方便考生适应人机考试环境,医学教育网推出全科主治医师考试人机模考系统,模考系统提供大量全真模拟试题,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全面覆盖各类考点,致力于帮助考生提前了解机考形式、适应考试环境、熟悉答题规则,更加轻松的应对考试。

六、全科主治医师考试成绩什么时候公布?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成绩一般为考后2个月公布,考生需要登录唯一官方网站中国卫生人才网进行查询成绩。

七、全科主治医师考试分数线是多少?

全科主治医师考试成绩在初、中级各专业各科目中以为满分计算,考试成绩有效期为2年。所有4个科目在2年内全部合格者可申请该级专业技术资格。

初/中级卫生职称考试在即,8月即将来到备考复习流量已严重不足,考前最后的救命稻草--考前冲刺加血包提前上线,考前冲刺,重点资料,高难度,易错高频考点一网打尽,历年考点精华讲义集锦加血资料,加历年真题及大数据分析预测卷,打响考试最后一弹。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练习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

1.全身表现--患者常常出现发热,可能是SLE活动的表现。

2.皮肤与黏膜--呈蝶形分布于鼻梁和双颧颊部的红斑是SLE特征性的改变。其他皮肤损害有光敏感、脱发、盘状红斑、结节性红斑、网状青斑、雷诺现象等。

3.关节和肌肉--可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但不引起骨质破坏;可出现肌痛和肌无力,少数可有肌酶谱的增高。

4.肾脏损害--又称狼疮性肾炎,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乃至出现肾功能衰竭。50%~70%的SLE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肾脏受累的临床表现,肾活检显示几乎所有SLE患者均有肾脏病理学改变。LN对SLE预后影响甚大,肾功能衰竭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5.神经系统损害--又称神经精神狼疮。轻者仅有偏头痛、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或轻度认知障碍;重者可表现为脑血管意外、昏迷、癫痫持续状态等。

6.血液系统--贫血、白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常见。短期内出现重度贫血常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所致;白细胞减少需注意除外细胞毒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则与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抗磷脂抗体以及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关。

7.肺部表现--SLE患者常出现胸膜炎,亦可有肺实质、肺间质、肺血管损害,但相对少见。

8.心脏表现--常出现心包炎、心包积液,亦可有心肌炎、心律失常。

9.消化系统--以腹泻较常见,可有不完全肠梗阻、蛋白丢失性肠病,常见肝酶增高,仅少数出现严重肝损害和黄疸。

10.其他--可有眼部受累包括结膜炎、葡萄膜炎、眼底改变、视神经病变等。可伴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皮肤局部的损害为主,还会继发其他组织,器官的慢性病变。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考核最多,另外,涉及到的两个综合征也需要了解,近几年在考试时单独考核过。感染、日晒、药物、精神创伤、手术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所以,病例分析题时需注意相关题眼。单纯考核临床表现,多为A1型题,偶和其他风湿免疫性疾病合并出B型题。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肾脏都会出现病理变化,但是不一定出现临床表现,因为肾脏有很强大的代偿功能;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发热和皮肤黏膜的损害。

一、A1型选择题

1.SLE累及器官发生率最高者为

A.关节

B.肾

C.中枢神经系统

D.浆膜

E.血液系统

2.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中主要的是

A.神经系统损伤

B.皮肤黏膜与关节表现

C.肾炎

D.浆膜炎

E.贫血

一、A1型选择题

1.B几乎所有SLE患者的肾组织均有病理变化。

2.B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80%有皮肤黏膜与关节表现,因而是主要的临床表现,而其余四项临床表现均较此少见。

支气管扩张的病因知识点+习题

★★

支气管扩张的病因

1.概述: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支气管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

2.病因:

感染:主要病因是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免疫缺陷:先天性疾病

其他:气道阻塞,毒性物质吸入,炎症性肠病

本病多数为获得性,患者多有童年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

主要是了解一下支气管扩张的病因,该知识点出现的题目比较简单都是记忆性知识。

组织感染和阻塞所致的支扩最常见原因。

一、A1型选择题

1.支扩患者清晨突然咯血ml,中午T37.4℃,左胸闷,你考虑最可能是以下哪种情况

A.神经过度紧张

B.肺内继发感染

C.潜在结核病变播散

D.血块阻塞气道

E.心脏方面可能有问题

一、A1型选择题

1.D患者在咯血后数小时出现胸闷,考虑是血块阻塞支气管。

A.神经过度紧张:咯血已停数小时,故暂不考虑。

B.肺内继发感染:因数小时后出现胸闷,且无感染表现,故暂不考虑。

C.潜在结核病变播散:既往无相关病史,题干中亦无相关信息。

D.血块阻塞气道。

E.心脏方面可能有问题:无相关表现支持。

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分级知识点+习题

★★

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分级

1.Killip分级用于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Ⅰ级--无肺部啰音

Ⅱ级--肺部有啰音,但啰音的范围小于1/2肺野

Ⅲ级--肺部啰音的范围大于1/2肺野(急性肺水肿)

Ⅳ级--心源性休克

2.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适用于慢性单纯左心衰、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

I级:正常体力活动不受限。

Ⅱ级:正常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可引起疲劳、呼吸困难、心悸或心绞痛。

Ⅲ级:正常体力活动显著受限,即使轻体力活动也引起症状。

IV级:安静时即有症状。

每年必考的知识点,即便不单独出题,仍可以作为题干信息出现,重点需要掌握两种分级方法各自适应证。

Killip分级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适用范围不同,首先要区分使用哪种分类方式,之后再确定属于第几级。

一、A1型选择题

1.Killip分级,心功能Ⅲ级指

A.未闻及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

B.肺部有啰音,但啰音的范围小于1/2肺野

C.肺部有啰音,且啰音的范围大于1/2肺野(肺水肿)

D.肺部可闻及散在的哮鸣音

E.血压<70/40mmHg

二、A2型选择题

1.男性,72岁,因持续性胸痛6小时入院,查体双肺底有少量湿啰音,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该患者心功能分级为

A.NYHA分级Ⅲ级

B.NYHA分级Ⅳ级

C.NYHA分级Ⅱ级

D.Killip分级Ⅱ级

E.Killip分级Ⅲ级

三、B型选择题

A.KillipⅠ级

B.KillipⅡ级

C.KillipⅢ级

D.NYHAⅡ级

E.NYHAⅣ级

1.急性心肌梗死,肺部有湿啰音,但啰音范围小于1/2肺野,判断为

2.风湿性心脏病,休息时有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任何活动均可加重上述症状。判断为

一、A1型选择题

1.CKillip分级只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力衰竭(泵衰竭)

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

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底啰音(<50%的肺野),第三心音及X线胸片上肺淤血的表现。

Ⅲ级:重度心力衰竭,啰音大于两肺的50%。

Ⅳ级:出现心源性休克。

二、A2型选择题

1.D该老年男性病人患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心力衰竭,此时心功能分级应按Killip分级:Ⅰ级尚无明显心力衰竭;Ⅱ级有左心衰竭,肺部湿啰音<50%肺野;Ⅲ级有急性肺水肿,全肺满布大、小、干、湿啰音,Ⅳ级有心源性休克等不同程度或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因此答案是D。NYHA分级是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方案,适于心肌梗死外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分级。

三、B型选择题

1.B

2.E

患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心力衰竭,此时心功能分级应按Killip分级。

NYHA分级是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方案,适于心肌梗死外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分级。KillipⅡ级--肺部有啰音,但啰音的范围小于1/2肺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Ⅳ级--进行任何体力活动均有不适。休息时也有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均使不适增加。

想要提高初/中级卫生考试复习效率,提升自己备战能力!欢迎加入我们的考试培训:直播+录播全程为你护航。

私教专业名师提点复习方向,点拨备考技巧,帮助各位考生有针对性地集中于考试重难点,所学即所考

淋病、梅毒的病原体与诊断要点

★★★

淋病、梅毒的病原体与诊断要点

性传播疾病(STD)的概念:是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病。目前,我国规定的STD监测病种有淋病、梅毒、艾滋病、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及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1.淋病

(1)病原体:淋病奈瑟菌或称淋病双球菌(简称淋菌)

(2)感染途径:在成年人,淋病绝大多数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儿童特别是女童,由于外阴发育不完全,可能通过间接传染如浴盆、毛巾、患病家属的接触等被感染淋病。

(3)临床表现:潜伏期2~10天,平均3~5天。

男性淋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尿道炎,尿道口红肿,尿痛,尿道口流脓,偶有尿频、尿急及全身不适。慢性淋病,可有终末血尿、尿痛等症状,男性淋病可合并前列腺炎、精囊腺炎、附睾炎等合并症。

女性淋病:自觉症状多数轻微,可表现为白带增多、脓性白带或有轻度尿道炎等症状。女性淋病可发生前庭大腺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合并症,并可造成不育症。

儿童淋病:主要表现为外阴阴道炎,外阴皮肤、黏膜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其他淋病:常见的有淋菌性结膜炎,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有大量脓性分泌物;重者可发生角膜炎,甚至角膜穿孔,导致失明。

无症状淋病:感染淋病后,无临床症状,但有传染性,往往多见于女性,这是造成淋病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应予重视。

(4)实验室检查:①分泌物涂片:有革兰阴性双球菌;②分泌物:淋菌培养为诊断淋病的金标准方法。

(5)处理原则为及时、足量、规范用药,治疗后随访。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直肠炎:头孢曲松mg,每日2~3次,肌内注射;或大观霉素2g(宫颈炎4g),每日2~3次肌内注射;或环丙沙星mg,口服,每日2次,7~10天;头孢噻肟lg,肌内注射每日1次,2~3次。或转卫生医院治疗。孕妇禁用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

2.梅毒

(1)病原体:梅毒螺旋体,属于苍白螺旋体。

(2)感染途径

1)性接触直接传染: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约占95%。

2)非性接触传染:接吻、哺乳、手术、接触污染的衣物、用具、输血等。

3)胎传:新生儿也可在分娩通过软产道时受传染。

(3)临床表现:

一期梅毒--硬下疳;

二期梅毒--皮肤梅毒疹;

三期梅毒--永久性皮肤黏膜损害,并可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危及生命。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

①梅毒分为①获得性梅毒(后天梅毒);②胎传梅毒(先天梅毒)。②获得性梅毒依病程分为①早期梅毒,指病程在2年以内;②晚期梅毒,指病程在2年以上。

(4)病原体检查:梅毒血清试验。

(5)治疗原则:是早期,及时,足量,疗程规范用药,首选青霉素疗法。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同时性伴侣也应接受检查及治疗。

梅毒考核较淋病更多,两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应该注意性伴侣同时检查及治疗。其感染途径和临床表现及治疗药物是常考点;确诊的实验室检查也需要掌握;考试多见A1和A2型题,偶可以与其他性传播疾病组成B型题考核。

淋病是我国性传播疾病首位。

一、A1型选择题

1.淋病的特点,错误的是

A.易侵袭黏膜

B.以性传播为主

C.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

D.感染最早期表现为阴道炎

E.病原体为革兰阴性双球菌

2.关于一期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不洁性交史

B.可出现硬下疳

C.梅毒血清学阴性

D.有心血管梅毒

E.外阴表面溃疡,有浆液性渗出

二、A2型选择题

1.女,23岁,宫颈管分泌物涂片见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本例首选的有效药物是

A.青霉素

B.红霉素

C.多西环素

D.阿莫西林

E.头孢曲松

一、A1型选择题

1.D子宫颈和较深部位的生殖器官是最常被感染的部位,其次依次为尿道、直肠、尿道旁腺管和前庭大腺。子宫颈可发红变脆伴有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压迫耻骨联合时,可从尿道、尿道旁腺管或前庭大腺挤出脓液。输卵管炎是常见的并发症。故选D。

2.D心血管梅毒主要侵犯主动脉弓部位,发生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即梅毒性心脏病,发生在三期梅毒。故选D。

二、A2型选择题

1.E女性患者,宫颈管分泌物涂片见中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考虑为淋球菌引起的急性宫颈炎,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故选E。

新生儿黄疸知识点+练习题

★★★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①红细胞数量过剩;②红细胞寿命较短;③旁路胆红素来源较多。

(2)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不完善:①摄取胆红素功能差;②形成结合胆红素功能差;③排泄结合胆红素功能差。

2.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2~14天内,单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6μ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mol/L(15mg/dl)。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生后4~5天为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可延长至2~4周消退。

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小时之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μmol/L(6mg/dl)。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6μmol/L(12.9mg/dl),早产儿>μmol/L(15mg/dl)。③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8μmol/L(5mg/dl)。④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是本知识点的关键,了解黄疸产生的原因对于本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有非常大的帮助。该知识点多以A1、A2型题进行考核。

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生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更早。

一、A1型选择题

1.属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表现是

A.黄疸出现过早

B.黄疸程度过重

C.黄疸退而复现

D.黄疸消退延迟

E.一般预后良好

一、A1型选择题

1.E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2~14天内,单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6μ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mol/L(15mg/dl)。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生后4~5天为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可延长至2~4周消退。

更多考试信息??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ze.com/fsxjtzzl/957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