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
甘南中藏医秘方验方集锦(一)

验方集锦

《答众人惑》

——甘南中藏医.安多扎西

问:师治内伤,不分脏七情,每以中冲,内关,四逆,白通等治之,然却收效迅速,其中道理如何解之?

答:余治内伤,皆刺中冲、施桂附,以通心脉,振胸阳,临床廿载,如此施治,少有乏效之例,非吾自悟所得,自古明贤早有此论。先圣钦安公乃仲景之后第一人,仙眼仙心,窥透乾坤之秘,通达人身阴阳,立方立法,不出三阴三阳,实乃万世之师,曰:“夫心者,神之主也。凡视听言动,及五劳等情,莫不由心感召。人若心体泰然,喜怒不能役其神,忧思不能夺其柄,心阳不亏,何内伤之有乎?凡属内伤者,皆心气先夺,神无所主,不能镇定百官,诸症于是烽起矣!

1.治鼻炎用通鼻止涕散

葛根克麻黄克桂枝克炒白芍克炙甘草克肉桂克苍耳子克细辛80克白芷80克辛夷花50克薄荷50克生黄芪克茯苓80克炒白术80克泽泻80克,将以上药打碎过筛,一天三次,每次用5-----15克,同生姜3----5片,大枣7枚去核,一起煮服用。女孩服用了两料药后,鼻炎即愈

2.闪腰验方

生草乌3g,土元,桔核,元胡各10g,白芷6g,冰片1g(原方无白芷冰片,有麝香),共为细末,分6包,黄酒或温开水送服!早晚各一包,甚者一日三包!

3.盘蛇疮用斩蛇散,祖传秘方不一般

配方;雄黄15克、黑木耳15克、冰片2--3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上药敷患处,湿者干面敷,干者香油调敷。按疮面大小均匀外敷一层即可。治疗期间忌食腥带状疱疹盘蛇疮,

坐卧不宁烧痛样,前人创下斩蛇散辣等刺激性食物。

秘方,已沿用50余年,用无不效。最短5天,最长10天全部治愈

4.益气活络汤

组成:生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桂枝12克、羌活、独活、防己、当归、白芍各12克、桑枝30克、炙干草6克。

加减运用:偏热型加生石膏60克、地龙12克、蜈蚣二条,全蝎6克;偏寒型桂枝加至20克,细辛6克,川乌、草乌各12克,白花蛇或乌梢蛇9克;寒热错杂型加防风12克、丹参20克,石膏20克、蜈蚣2条,全蝎6克。

功能:益气养血,搜剔络邪。

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久痹、顽痹。

用法:上药加水3碗,浸半小时,煎取一碗,第二次用水一碗半,煎取半碗分2次饭前空腹服。

外用药组成:当归15克、赤勺12克、川芎9克、细辛9克、桂枝15克、羌活12克、独活12克、桑枝30克、没药、乳香各12克、鸡血藤15克、丝瓜络15克。

加减运用:偏热加生石膏90克、土苻苓30克、偏寒加川乌、草乌各12克;寒热错杂加防风12克、桑寄生15克、络石藤12克。

用法:上药煎汤一脸盆,先熏后洗患部30分钟,熏时用布盖严,勿使汤气外泄,每日1——2次。药汤留用熏煎可连用3天换药。

针灸治疗:施治原则为根据患病部位循性行经脉,采用局部与远断结合的原则选穴,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治疗一般以针刺为主,偏寒者可针灸并用。

上肢:合谷透后溪、阳池、外关、曲池、肩髃等穴。

下肢:太冲、昆仑、丘墟、足三里、阳陵泉、膝眼、环跳等穴。

操作:每天或隔天针灸一次,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一次,12次为1疗程,休息3—5天,再行下一疗程。

5.发热药酒方(关节炎、各类骨关节痛)

生川乌生草乌干姜乳香没药各12克,细辛凤仙花独活大黄各8克,灵仙红花透骨草松节仙茅巴戟天茴香丁香田七五加皮全蝎土别虫桑枝当归秦艽各6克,川芎牛夕各4克,桂枝7克樟脑15克山茱萸10克,麻黄枸杞狗脊各9克,伸筋草10克苦参12克。

制法:研粗未,用55度以上的白酒浸泡15天。

用法:用纱布沾适量药液敷于患处,然后外盖塑料薄膜即可,十分钟左右皮肤即感发热,六小时后除去,日一次。

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和各类骨关节疼痛!

我通常是按1:10的比例配制,即药是克的话,酒就是0ml。

6.健骨丸

组成:红参克,当归克,鹿角胶克,黄芪克,白术克,鸡血藤克,川芎克,川断克,血竭克,郁金克,牛膝克,杜仲克,苍术克,云苓克,乌蛇克,独活克,刘寄奴克,肉桂克,附子克,狗脊克,仙灵脾克。

制、用法:上药共碾为细面,炼蜜制成9克蜜丸,每日三次,每次二丸,白开水送下。

加减运用:附子、肉桂二味,宜冬增夏减,以50克为度。

功能:补气血,益肝肾,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风利湿,舒筋壮骨,止疼痛。

主治:陈旧性骨损伤,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痹症,骨坏死。

禁忌:忌酒,禁用激素,勿过劳,孕妇禁服,月经期禁服。

陈旧性损伤:不论骨折,脱位,关节损伤,肌肉位伤等都能引起血瘀、气滞、瘢痕粘连,肌肉痉挛,瘀则经脉不通可导致局部供血不畅,出现疼痛不适,以此方治疗,收效显著。

骨质疏松:从骨伤笠临床所见,瘀血可导致内质疏松。

骨质增生:除伤后瘀血凝结能引起骨质增生外,年老气血虚衰,气滞血瘀而产生骨质增生(退行性变化)若增生发生在关节,神经,血管附近则会出现疼痛和不适,用本方治疗,必能获效。

强直性脊柱炎:(原称中心型类风湿)中医有称“骨痹”者,与古之“历节风”相近。樊氏曾用五积散并黄芪五物汤治疗,亦有疗效。今用此方疗效尤著。

痹症:痹者闭也,多指风寒湿三气为病,除热痹外,骨痹、筋痹、血痹等可以概括其中,以本方治疗,温经散寒,祛风利湿,活血化瘀,扶正祛邪,均可获得疗效。

骨坏死:系由局部供血不全导致骨质丧失活力(常见为股骨头、足距骨、腕舟骨等),故名之为缺血性骨坏死。其缺血是由瘀血而来,如外伤,激素的使用,酒精中毒,血管爱压等,都能使血流受阻而久瘀,治缺血除补气血外必破血化瘀,瘀去则血可达病所,血能达则死骨可生。故以“健骨”名之。

禁忌:忌酒,禁用激素,勿过劳,孕妇禁服,月经期忌服。

7.大力通脉散(丸)特效方剂(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坐骨神经痛)

乌蛇克穿山甲克羌活克,防风克,独活克天麻克好银花克,麻黄克,全虫克土鳖虫克水蛭克,白芷克,制马钱子克,白花蛇(小)25条,北细辛克(水煎1小时后凉干备用)制川乌克和制草乌克(用克蜂蜜水煎1小时后凉干备用)

以上药物共为细末做成蜜丸,制法:先把蜂蜜烧开去水份然后按药与蜜的比例1:1绞伴匀。每丸4.5克,早晚各1丸饭后服用,

主治各种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退行性病变、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质增生、腰椎盘脱出、腰椎肥大及风寒湿热引起的各种腰腿痛有效率98%治愈率90%,7天一疗程(1至5疗程)。

若配合中药专经药汤送服药丸(大力通脉丸)疗效更加神速,疗程更短(1至3疗程治愈)。大力神贴与大力通脉丸在临床是内外相结合应用。该药临床2千多人次。

腰腿部配合专经药:克风藤50克威灵仙50克骨碎补10克桑寄生40克川断10克狗脊20克,颈部加葛根15克.每日1剂煎成水送服药丸,禁忌:味精.绿豆.冷水.冷物.酸姜辣《药王心经》

[2号内服]腰以上疾特效专用药:蜈蚣60条、全蝎60克、穿山甲60克、僵蚕克、威灵仙克、桂枝60克、羌活60克、姜黄60克、川芎克、当归60克、赤芍60克、地龙60克、炙川乌60克、炙草乌60克、麻黄60克、乳香60克、没药60克、炙马钱子克、北细辛15克、

上药全部粉碎装0号胶囊、每次2--4粒、每日二次、饭后服用。

禁忌:味精.绿豆.冷水冷物.酸姜辣。

主治: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狭窄.颈椎盘脱出.肩周炎.及风寒湿颈臂胀痛特效.

特效专用药.白花蛇20克.威灵仙75克.土元36克.当归36克.透骨草36克.乳香36克.血竭36克.防风36克.制草乌10克.制川乌10克.元胡40克、白芷10克.山奈10克.柴胡36克.白芍50克、牛膝10克.青风藤36克.伸筋藤40克、地龙45克、宽筋藤35克、骨碎补60克、川断40克、杜仲40克、

以上药物全部粉碎,每天三次,每次六克,饭前服.三天见大效.十五天内症状全消失.一般24天至30天彻底痊愈.三年内绝对不复发.可装成胶囊服用更方便.

此药历经个患者临床使用,有效%.治愈率90%,单独应用不需配合其它药用.该药现申报国家药准字估计年成药投放市场。希望有缘得此真方者倍加珍惜!

主治: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坐骨神经痛.禁忌:味精.酸.辣.姜

8.血管性痴呆——醒脑汤

西洋参3~6g,黄芪15~20g,当归10~12g,川芎12~15g,水蛭3~6g,地龙10~12g,三七粉3~6g,远志6~10g,冰片0.3g,菖蒲6g。

益气活血,醒脑开窍。用治血管性痴呆。

方中黄芪大补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西洋参味甘微苦,益肺阴,清虚火,助黄芪补气,补气而不伤阴;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有祛瘀不伤血之妙;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只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三七粉、水蛭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通络;远志益肾强智,味苦辛性温,宁心安神,交通心肾,以苦温泄热振心阳,使心气下交于肾,以辛温化肾寒,合肾气上达于心,以致阴平阳秘,水火既济,菖蒲气温、味辛苦,开窍启闭宁神,二药相伍,安神益智,开通心窍更能清心醒脑,冰片性善走窜开窍,无往不达,芳香之气,能辟一切邪恶。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醒脑开窍之功。

若头晕目眩,加天麻10g,葛根20g,泽泻15g以平肝潜阳;若肢体震颤加全蝎6g,僵蚕10g,蝉蜕10g,地龙10g,蜈蚣(冲)10g,以息风止痉;若病久瘀郁而化热,见舌质红苔黄腻,则选用温胆汤加味;若阴虚较甚加生地黄15g,麦冬10g,玄参10g,龟甲(先煎)15g滋阴清热;腹胀食少者可加木香10g,麦芽15g醒脾除胀,兼见懒言短气者可加黄芪30g,党参12g以益气健脾;头晕耳鸣甚者加天麻10g,川续断15g,桑寄生15g以滋阴潜阳;若肢体无力甚者黄芪加至30g,茯苓12g,黄精12g以益气健脾。

9.治疗眼病秘方——九子地黄丸

蒲辅周(—),四川梓潼人。三世精匡,祖父尤知名。十五岁始继承家学,三年后独立应诊于乡,后悬壶于成都,声誉日隆。解放后,于一九五五年调中医研究院工作。在梓潼时,幕龚老名,谦恭追随数年不懈,龚老甚为感动,于临逝世前,授以内眼病秘方——九子地黄丸。

九子地黄丸

熟地黄2两,山萸肉5钱,山药5钱,茯苓5钱,泽泻5钱,丹皮5钱,五味子5钱,枸杞子5钱,沙苑子5钱,决明子5钱,青葙子5钱,茺蔚子5钱,菟丝子5钱,覆盆子5钱,车前子5钱。

《蒲辅周医疗经验》。

内眼病及白内障。

滋补肝肾,明目除疾。

忌辛辣、酒、大蒜;不过用目力。

上为细末;醋制龟版1两,另研细;灵磁石1两,火煅醋淬3次,另研细;沉香粉1钱,不见火,诸药和匀,炼蜜为丸。

早、晚各服3钱,淡盐汤送下。

10.补肾壮阳的保健药酒

各组份按重量份配比如下:鹿茸40~60、羊肾50~70、鳖甲40~60、蛤蚧5~15、熟地50~70、当归20~40、人参50~70、淫羊藿~、蛇床子10~30、海龙25~35、巴戟天40~60、肉桂20~40、金樱子50~70、菟丝子50~70、麦门冬50~70、生地20~40、枸杞子50~70、米酒0~00。本方中含有海龙、羊肾、蛤蚧、淫羊藿、蛇床子等类激素组份,因此药效快,同时上述组份有补肾壮阳的功效,且有鹿茸、熟地、当归、人参、黄芪等补血、补气药物相助,起到了标本兼治的功效,且本方中配有凉血、清火组份,阴阳平衡,组方科学严谨,在补肾、壮阳、补血、益气的同时,兼顾寒热,因此本药酒可作为保健药酒长期饮用而无上火等不适。

11.治疗打鼾(打呼噜)方

致脾肾功能失调,痰浊内郁,气机不利,阻塞脉络,痰浊与瘀血交结,进而导致水湿不化,复感外邪,内外之邪相互为病。为此,自年3月以来,我们依据上述病因病机自拟“止鼾汤”治疗打呼噜的病人36例疗效显著,有效率%。

组成:炒杜仲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石菖蒲15克,焦神曲30克,竹茹10克,葶苈子10克(包煎),泽泻10克,黄芩10克,苍耳子6克,辛夷花10克(包煎),丹参20克,合欢皮15克。

功效:益肾健脾、化湿和胃、涤痰降脂、宣通鼻窍、安神止鼾。

适应症:适用于久治不愈,难治性打鼾病人;也可用于慢性肥厚性鼻病、后鼻道阻塞性病变。

用法:日1剂,水煎服。取汁毫升,每次毫升,1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7剂为一疗程,大部分病例一疗程即可,极少部分人需要2~3个疗程。

方解:该方运用炒杜仲、炒白术、茯苓益肾健脾为君药;用石菖蒲、焦神曲、竹茹、葶苈子、泽泻化湿和胃,涤痰降脂为臣药;用黄芩、苍耳子、辛夷花宣通鼻窍为佐药;以丹参、合欢皮安神为佐助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镇静安神、抗炎消肿、涤痰降脂、通气消鼾的作用。

注意事项

睡眠占生命的1/3的时间,几乎和食物一样至关重要。打鼾影响自己,同时也影响别人,应该高度重视,及早治疗。

1.对于轻度打鼾病人,只要把仰卧姿势变成侧卧躺,再适当调节枕头高度,就可减轻症状。

2.对于中、重度者则应减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解除阻塞,进行颈部按摩等。

3.此方不适用于外感风寒、风热之邪引起的打鼾。

12.秘方速效湿疹散

方药:松香30克,轻粉30克,枯矾30克,炒官粉30克,五倍子30克,黄柏粉30克,冰片3克,共为细末,香油调搽患处,每日两次。

本方适应于:各种湿疹,黄水疮,旋耳疮,奶癣,肛门湿疹及下肢溃疡。

忌用水洗。

13.五倍枯矾散治脚气

脚气,亦称“脚癣”,主要是由真菌感染引起。从生理上讲人的足底和趾间没有皮脂腺,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生理防御机能较差,而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却很丰富,出汗比较多,加之空气流通性差、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丝状真菌的生长。此外,足底部位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蛋白是真菌的丰富营养物质,有利于真菌的生长。

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数天、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另一只脚。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出现脓疱等。

中医认为本病是湿毒下注而引起,一般与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笔者多年来运用五倍枯矾散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五倍子30克,枯矾20克,冰片10克,苦参30克,明矾20克,将以上五味药混合碾碎,用细锣过面,装入瓶内密封备用.用时先将疮面用淡盐水洗净擦干,取适量药粉用香油和成糊状直接均匀涂于患处,然后用消毒纱布包扎,三至四天换药一次。

方中五倍子功用抗菌解毒,收敛生肌;枯矾收敛生肌,善治疥癣;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明矾对于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冰片有助于药物渗入,诸药共奏杀菌止痒、收敛生肌之效。

如治患者田明,男,45岁。患脚气已4年之久,双脚趾缝及脚掌部皮肤溃烂,特别是晚上瘙痒严重,抓烂处皮肤疼痛灼烧,曾用中西药及各种脚气水及膏剂无效,经用本方治疗3天,脓水渐止,瘙痒减轻,在用五天后脓水消失,红肿消退,又用一周左右皮肤恢复正常,随访三年未见复发。

孙玉平,蕃名安多扎西,洮州人,破格主任中医师。自幼习医,汉藏俱修,师承药师琉璃光如来、歧、黄、仲景、宇妥元旦贡布,以及唐宋金元,明、清,雪域内外诸家。丙子初践行佛医诸法于临床。

咨询

原创文章,为了尊重作者,转发请注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ze.com/fsxjtzzl/957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