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确概念,何为太阳?太阳并非指的是至阳,太并非最强的意思,这里的太阳是表阳。太阳病就是指病邪侵袭人体肌表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伤寒论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表示病邪在表,头项强痛表示病变部位在上,恶寒说明是表症,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表症,这就是太阳病的概念,一切太阳病均以此为基本纲领。
太阳病分为几类,太阳表虚,太阳表实证,太阳温病,太阳蓄水,太阳蓄血等。桂枝汤为太阳表虚证。
组成及用法: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归经:太阳、太阴。
原文条文总结:
一、症候群:恶风寒,发热,汗出,头项强痛,或鼻鸣干呕,苔薄白,脉浮缓。
二、症候分析:腠理不固,风邪外侵,营卫不和所至,风邪袭表,卫气不固,则恶寒,卫浮于外,与邪气相争,则发热,卫气固涩不利,营气不守于内而外泄,则见汗出。风邪侵袭肌表,经气不利,则头项强痛,肺气不利则鼻鸣,胃失和降则干呕,脉浮则主表,汗出肌肤见缓脉。
三、治疗方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剂扩展使用方法:
一、辨证要点:
①汗出:无论面部汗出,后背汗出,手足心汗出,或者半身汗(上下半身,或者左右半身),只要满足表(阳)虚汗出的标准,均为桂枝汤症候的辨证点。
②脉象:缓脉略无力,或弱脉,无论浮沉,均为辨证点。单独的桂枝症候为左寸(沉)缓而无力,右关(沉)缓而无力均可。
③体质:皮肤白皙,少油光,体表湿润,舌体柔软淡红。
二、单方治疗疾病范畴:
①内科病:感冒,胃脘痛(慢性胃炎、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挛急性腹痛),低血压,各种低热症,多汗症,体质虚弱症,白细胞减少症,神经痛,面神经炎,血管神经性头痛,心神经官能症,甲减,黄汗等症。
②儿科病:肺炎,夜游症,营养不良,多动症。
③皮肤科病:皮肤瘙痒,荨麻疹,湿疹,冻疮。
④五官科病:过敏性鼻炎。
⑤妇产科病:妊娠恶阻。
三、桂枝加味类方(不含合方)及适应症(在桂枝汤证基础上增加新的症候)
①桂枝加桂汤:原方加桂枝二两,治疗气上冲、奔豚气,虚寒证者,或者虚寒头痛非吴茱萸汤症者,桂枝汤表阳虚甚者。
②桂枝加芍药汤:原方加芍药三两,治疗胃脘部、下腹部、直肠、痔疮等疼痛(胀痛、按痛、拘急,可伴轻度便秘或溏便,排除桂枝茯苓丸证、抵挡汤证)
③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汤基础上加大黄二两,治疗桂枝加芍药汤证出现的腹部胀满,大便干者。
④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治疗周身疼痛,如产后风,鸡爪风,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辨证为太阳表虚或者太阴表征者,脉象沉弱,严重加苍术、附子。习惯性便秘,少腹无力者。
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基础上加葛根四两,治疗桂枝汤症,有项背不舒者,颈椎病、肩周炎、脊柱炎、面神经炎、颈源性眩晕、痉挛性斜颈等,较葛根汤体质虚弱者,阳虚较重可合真武汤。
⑥栝楼桂枝汤:桂枝汤基础上加栝楼根二两,治疗桂枝汤症基础上出现的口干,口渴,身体挛急者,小儿抽动日久,破伤风属虚症者,脑中风后遗症肢体痉挛等。
⑦桂枝加黄芪汤证(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症近似):桂枝汤基础上加黄芪二两,治疗桂枝汤症表气虚加重者,比如容易伤风易感,汗出或者盗汗,白癜风、儿童湿疹、疮疡、各种皮疹等,容易出汗,辨证为表虚者。黄汗,包括黄疸汗出,黄汗病等辨证表虚多汗者,肢体感觉异常,包括神经痛,周围神经病变,周身疼痛,表虚多汗者。
⑧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基础上加附子一枚。治疗桂枝汤症基础上合病少阴(恶寒、畏寒)加重者,或桂枝汤伴有四肢拘急,小便不利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太阳少阴合病)虚症者。包括过敏性鼻炎,疝气,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阳痿,腹胀(遇冷加重),腰椎病,风湿,关节神经痛,关节炎等疾病,多汗出,脉象无力,辨证属虚寒者。
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基础上加厚朴二两杏子五十枚,治疗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或胸中闭塞感,表虚症者,或麻黄汤过发汗后食欲不振,肢体疲倦者,或体质虚弱,容易感冒及哮喘者。
⑩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汤基础上加龙骨、牡蛎各三两(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互为虚实症候关系)。治疗1、桂枝汤基础上出现的胸腹动悸,如心神经官能症、早搏、房颤、心动过速及过缓,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病毒性心肌炎、风心病、风湿性哮喘,胃肠痉挛,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肠炎等。2、桂枝汤症基础上出现的情志症状,如失眠,夜惊,恐惧症,心烦,妇女脏燥等。3、桂枝汤基础上出现的多汗、盗汗等。4、其他疾病:如肋间、腕神经痛,阳痿、遗精、早泄、不孕症、阴囊潮湿等(加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淫羊藿、肉苁蓉等)男性病,甲亢,白细胞减少症,斑秃,脱发,(小儿)遗尿症,乳泣,习惯性流产,多动症,妇女带下、崩漏。
补:若阳虚重者或虚阳外越症候,加黑附子三分,白薇三分,为二加龙骨牡蛎汤。
?小建中汤:桂枝汤基础上加芍药三两,胶贻一升,治疗桂枝汤基础上出现的胃部不适,如胃失弛缓症,胃酸过多或过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消化不良,慢性肝炎,遗精,便秘,贫血、血小板减少性或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疾病(阳虚合四逆加参汤,阴阳具虚加人参、当归、阿胶等。),妇科痛经、闭经及不孕症,小儿体质虚弱等。注:辨证点可为腹直肌压痛或揉痛。
补:气虚重者,加黄芪五两(黄芪建中汤,大阳旦汤),血虚重者,加当归四两(当归建中汤)。
四:桂枝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1、体温调节:对于体温的调节作用:桂枝汤有较强的解热作用,促进汗腺分泌及镇静作用与中枢性降温作用有关。通过对五羟色胺、下丘脑神经降压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的体温升高,及蛙皮素引起的体温降低有反向调节作用。
2、对汗腺分泌的调节:动物实验显示,桂枝汤对于汗腺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可提高巨噬细胞活动能力,抑制T细胞及B细胞效能。(实验证实仲景论述啜稀粥,后服小促其间,吧愈更服等记录的科学性。)
4、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对小鼠流感病毒具有抗炎、镇静、降温作用,与甲氧苄啶合用,增加抗菌作用4-8倍,(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外)。单用对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含有桂枝汤的血清有抗病毒作用。
5、镇痛、镇静作用:提高疼痛阈值,有解痉止痛作用。(桂枝加芍药汤最佳)
6、对呼吸系统影响:可以使咳嗽的潜伏期加长,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在平喘、镇咳等方面强于桂枝汤。
7、对消化道系统作用:对胃肠动力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阿托品组对肠道的抑制作用和新斯的明对肠道的推动作用呈现双向调节,使之趋近于正常,而对正常的模型则无明显影响。
8、对冷醋酸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有修复作用。
9、对于高血压和低血压的模型,有双向调节作用。
10、药物动力学及毒性研究:最低有效剂量为0.47g/kg。半衰期为2.5~3h,效应维持时间为8~15h,毒性研究,腹腔注射72小时后,LD50为28.土1.g/kg,最小有毒剂量11.94g/kg,以20、40、80g/kg灌胃三个月,各种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五、循证医学研究。
①呼吸系统: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味对鼻炎康治疗过敏性鼻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呼吸道感染、单纯玉屏风散治疗感冒、敏迪治疗荨麻疹、依巴斯汀治疗瘙痒症方面具有疗效优势,对普米克令舒治疗哮喘无疗效优势。
②皮肤和皮下组织病:桂枝汤加减(合过敏煎)对照氯雷他定、雷尼替丁或对照赛庚啶、安泰了、甲氰米胍、葡萄糖酸钙治疗荨麻疹的有效率,治疗率方面有优势,对照息斯敏、赛庚啶、维生素治疗荨麻疹方面没有优势,合四物汤对西替利嗪、西咪替丁、酮替芬治疗荨麻疹有效及治疗率方面有优势,桂枝汤加味对照敏迪、阿昔洛韦、维生素治疗多形红斑没有明显疗效优势。
③神经系统疾病:桂枝汤加减对照强的松、颅痛定、维生素治疗肋间神经痛方面有优势。桂枝汤加味配合针刺对照单纯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优势。
④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病:桂枝汤加减配合针刺对照单纯针刺治疗肩手综合征在临床有效率方面具有优势。桂枝汤加味对照莫比可、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尚没有疗效优势。桂枝汤配合热粥对照尼莫地平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有效率方面有优势。
⑤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免疫机制疾病:桂枝汤加味对照鲨肝醇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有优势。
⑥其他疾病对照:不寐:桂枝汤对照谷维素、维生素b1,安定治疗不寐,在临床治愈率、复发率方面具有优势。桂枝汤对照正柴胡饮冲击治疗发热尚没有疗效优势。
欢迎支持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