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经典病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女,2岁。因“发现腹部包块1+月”入院。父母发现患儿腹部包块且伴排尿次数增多。无腹痛,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等不适。专科查体:中下腹可扪及一8cmx4cmx6cm大小包块,形状不规则,质硬,边界较清,无压痛。?

CT示盆腹腔稍低密度实性占位,大小约8cmx4cmx6cm;彩超示盆腹腔内查见8cmx4cmx6cm实性弱回声团,下达子宫水平,上至脐水平,其内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

术中见:腹腔内血性腹水约ml。肿物位于距回盲部40cm回肠系膜根部,包绕肠管约8cm,肿物大小约10cmx8cmx7cm,质硬,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探查其他肠管脏器未见明显异常。

大体检查:带部分肠管肿物一个,肠管长8.4cm,直径0.7cm-1.2cm,肠系膜处可见一8.8cmx6.7cmx3.4cm肿物,包膜完整,切面灰白灰红,实性,质中,呈粘液样外观。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免疫组化示瘤细胞:

SMA(+)、ALK(胞浆+)、S-(—)、MSA(—)、Desmin(—)、Myogenin(—)、DOG-1(—)、CD(—)、CD34(—)、Ki67指数约8%左右

病理诊断:

回肠系膜根部包块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中间性肿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

讨论: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Bahadori和Liebow于年首先描述了一种发生于肺部的病变,称之为浆细胞肉芽肿。

定义:由梭形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组成的肿瘤,间质内常伴有大量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灶。

同义词包括浆细胞肉芽肿、浆细胞假瘤、炎性假瘤、黄色瘤样假瘤、假肉瘤样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和炎性纤维肉瘤等

年龄: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病例可发生于40岁以上。

部位:常见于肺、系膜、小肠、大网膜和腹膜后,也可发生于纵膈、上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

治疗:手术切除,辅助放化疗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疗效不确定。

预后:在肺内的局部复发率2%,在肺外可见25%-35%病例复发,罕见转移(5%)

肿瘤大小、核分裂活性、坏死及核的不典型性,ALK的表达与临床预后无相关性。

小结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儿童及青少年好发,可见于成人肺部、肠道、系膜、腹膜后等占位

梭形\节细胞样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混合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50%病例ALK胞浆阳性

鉴别诊断良性炎性病变,避免过诊断

上皮样肌纤维母细胞肉瘤,高度侵袭性

(神经节样细胞≠上皮样细胞)









































白癜风患者的就医误区
北京白癜风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ze.com/fsxjtzzl/21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