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学了数理化,我没有走遍天下,倒是足不出户看到了世界的参差。
同样面对一堆方程,科学家参透真理,与神对话。学霸的大脑自动生成图像,将高傲尽数体现。和我一样的大多数,看着老师在空气中比划,满头问号;然后在毕业后的某个夜晚,从物理考场的梦境中惊坐起。
攀登科学高峰的必备能力是图像感、思维和直觉。不得不承认,在这些方面,人和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科学家们也不是天生拥有这些能力,达尔文曾说:“我在科学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普朗克都不用说,他跌落的颜值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为物理贡献颜值的普朗克
对于先天不足、后天无力的普通人来说,科学虽然难以攻克,但不能轻易放弃。好奇心决定了我们向往更广阔的世界,求知欲要求我们通过了解科学清醒地生活。科学这把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人人都得配。
学习科学也能躺平?
拉近和科学距离,不只是在课堂。如今,一些研究机构、知识类媒体、社区平台、名校学霸也在尝试用更亲近的表达、更形象的表现形式,把看似枯燥的科学知识融入生活,为年轻人答疑解惑。
听说过中国科学院吗?它不仅是国家自然科学研究的扛把子,更是为科学普及操碎心的“科普国家队”。
官方亲自下场,注定不同凡响。中科院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公众科学日,向社会公众开放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园、天文台站、博物馆、野外台站、大科学装置等,我愿称之为一年一度开眼看世界的机会。
户外大型实验秀吸引了众多现场观众
家长带孩子参观科普展区
这两年的公众科学日,中科院拉上B站不断“搞事”,频频邀约了B站大火的知识区UP主参展。
B站UP主“才疏学浅的才浅”手工制作的三星堆黄金面具首次线下展出
观众戴上耳机观看UP主制作的视频
中科院与B站其实结缘已久,早在三年前,中科院物理所就化名“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入驻B站,活跃地为B站上的年轻人普及科学知识。
神秘的宇宙天体超出想象,那就画出星球、带电粒子和电磁波的运动,帮助我们在大脑建立新世界。
为了让大家别上量子水、量子鞋垫、量子护肤的当,中科院院士亲自来科普。
不知道超导材料的实用潜力有多大?物理所小哥哥创造出零下度的实验条件,把过程和结果送到我们眼前。
磁铁无阻力地旋转
有了物理所的成功试水,今年,中科院举家向B站进军,50余家中国科学院下属院所将陆续进驻B站。
中科院何以钟情B站?如果你逛过B站知识区,就会明白,这里潜藏了一座知识武林,既有武林盟主倾力点拨,也能见识新晋高手的异想天开——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毕导THU”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成名作——如何在上厕所时科学压水花的视频中,毕导用控制变量法,对马桶水和“人造翔”反复实验,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马桶水溅到脸上的恐惧。
在研究出一个令人无语的实验结果后,毕导进一步揭示了溅水花的本质——沃辛顿射流,并延伸出陨石撞月球也是这个道理。如此说来,拉屎溅水花的我们四舍五入就是用陨石撞击月球的宇宙主宰者,科学的浪漫突然戳人心窝。
B站知识区还有许多类似的视频,用科学解释日常笑谈,比如南方蟑螂为什么这么大、如何提高剪刀石头布胜率,每一个看了都想点进去。
这类科普视频的共同点是时长在0分钟左右、信息量丰富,但不妨碍数百万粉丝看了又看。吊足胃口的话题是一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视频中UP主的单口相声、充满喜感的实验过程和不时穿插的彩蛋,提高了科普知识的可观性和接受度,让人对科学产生兴趣。这是视频在做科普时,超出图片、文字、音频等媒介的优势。
在科普知识的过程中,UP主的科学精神和对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