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
临床实践经验教学班8月19日《青岛》开班←点击查看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是很常见的情况。大约30%的女性与20%的男性的膝关节功能障碍是由这种潜在的障碍情况导致的。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影响相对年轻和活动频繁的人,且通常与过度活动有关。但是髌骨关节疼痛综合征也影响久坐的人或不存在过度活动或创伤史的人。
患有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人通常会于不知不觉间开始感觉髌周围或髌股后侧疼痛,当蹲下或爬楼梯,又或是坐下时膝处于屈曲姿势一段时间后,疼痛就开始加剧。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症状也有可能非常轻微,仅膝前缘感到疼痛不适,但也可能症状非常严重,包括髌骨于股骨髁间沟内复发性的脱位或不稳定等。
复发性的髌骨脱位产生的害怕心理与疼痛可能会明显的影响到人体正常功能生活动或是运动时的表现。
生物力学改变的因素会造成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因关节软骨以及受神经支配的软骨下骨无法承受压力所造成,膝关节活动时,因髌骨于髌股关节内不正常的活动方式或是排列而造成过多压力。
髌股关节髌股关节是位于髌骨关节面与股骨髁沟的交界关节面,股四头肌、服贴的关节面、髌周网状纤维以及关节囊皆是负责髌骨关节稳定的重要的组织结构。8月20日西安新型膏药、液体膏药、三伏贴、乳膏剂及美容涂膜剂制作培训班←点击查看
髌股关节运动学当膝关节屈曲度时,髌骨碰触在股骨上头,而接触面靠近髌骨上极位置。在这个膝关节接近完全屈曲姿势下,髌骨位于髁间沟下方,并连接股骨的髁间切迹。
在这个姿势下,髌股的外侧关节面的外缘及残余小面共同接触股骨表面。
当膝关节伸直至屈曲90度的位置时,此时髌骨主要接触区域渐渐转移至髌骨下极。
当膝关节处在屈曲90至60度间的位置时,髌骨通常接合于股骨的髁间沟内,因而在整个髌骨弧状的运动轨迹中,髌骨与股骨的接触面积相当大。8月18日青岛罗氏正骨治疗颈胸腰肩周关节四肢精讲班←点击链接查看
当膝关节屈曲最后的20~30度区间伸直时,髌骨主要接触点会慢慢移往髌骨下极。在这个膝关节活动角度下,髌骨会脱离髁间沟,而不在契合在沟中,这个角度最易发生慢性髌骨外侧脱位。
髌股关节动力学髌股关节是人体中常要承受高压力强度的关节。当人走在平路上时,髌股关节承受人体体重的1.3倍的力量;而当直膝抬腿时,关节承受2.6位人体体重的力量;当爬楼梯时,则承受3.3倍体重的力量;而当膝深度弯曲时,则承受高达7.8倍体重的重量。
髌骨关节压缩力的两个因素股四头肌产生的力量
膝关节屈曲的角度
当膝关节屈曲60~90度時,髌骨关节的应力达到最大,在健康并且骨骼肌肉排列位置正确的髌股关节,得以于日常生活中承受巨大的压力,并不至于造成关节软骨或软骨下骨的退化及疼痛。若是髌骨关节长期处于较高应力的环境中最终可能导致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
通常髌股关节可以承受巨大的压力,当髌股关节受到外力时,将尽可能的利用最大的关节面积,均匀的将外力分散到关节面上。
当髌骨于股骨髁间沟内活动产生不正常的轨迹,会使得髌股关节受到较大的接触应力,进而增加髌骨退化损伤与疼痛的风险。
影响髌股关节运动轨迹的因素股四头肌影响髌股关节的生物力学最重要的因素是股四头肌所产生力的大小与方向。
当膝伸直时,股四头肌收缩将髌骨沿髁间沟内活动,不只是向上方移动,同时也伴随着向外侧及后侧移动。
这条斜向外的力线是来自于股四头肌中,股肉截面积较大并可能产生较大力量的股外侧肌作用的结果。
股四头肌的收缩同时,也会将髌骨向后侧拉,进而确保髌骨于远端股骨沟中稳定的滑动。在最后20度时,格外重要。因为此范围内①髌骨不在服贴于股骨的髁间沟内;②股四头肌产生合力最少。8月19日西安举办全国微创穴位埋线(疼痛、减肥专题)技术研修班←点击查看
肌内侧肌斜纤维肌内侧肌斜纤维是肌四头肌中特殊的肌肉,其斜向的纤维有助于平衡髌骨向外牵拉的力量。股内侧肌的萎缩,特别是肌肉失用或是神经阻断所引起的,会导致髌骨疼痛或是慢性髌股半脱位或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膝关节特定的关节活动度区间中,特别是当髌骨脱离股骨髁间沟而关节稳定度最差之时,内侧髌股韧带可提供重要的髌骨内侧稳定度。
过度膝外翻过度膝外翻会导致Q角上升,进而使髌骨受到更大的外侧弓弦力。如果过大的膝外翻持续下去,髌骨外侧拉力会导致髌骨排列改变,而使髌股关节内压力上升。
膝关节过度内旋膝关节过度内旋可能改变不利于髌股关节运动正常的活动。
概况“醒脑开窍”针刺法和“石氏中风单元疗法”规范了针刺治疗中风的操作手法,制定了针刺治疗中风病各期及后遗症、并发症等一整套完整的诊疗规范,形成了多学科综合救治体系,提高了中风病的临床疗效,降低了中风病后遗症的致残率,为针灸治疗中风病开辟了新的途径,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认可和推广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评为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大医药推广项目之一。01
授课内容
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法”以石氏单元中风疗法脑血管病的理论基础,中风单元的中药临床应用,针刺量化手法在临床的应用,中风病并发症、合并症的临床治疗,醒脑开窍法的理论和临床实践,中风单元康复理论和实践,中风疗法学术交流、研讨及临床演示带教;
课程安排
1、针刺手法量学的临床研究
2、吞咽障碍的针灸治疗
3、调神针法治疗疼痛临床研究
4、“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治疗高血压病
5、针刺治疗卒中后郁证的临床研究
6、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中医治疗
7、“调神益智”针法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
8、头针配合董氏奇穴治疗震颤
9、结构埋线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10、古法刺血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心悸,中风,脑供血不良等)
11、结构平衡埋线治疗中风后合并关节疼痛
12、结构平衡埋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13、结构平衡埋线治疗男科,妇科疾病以及中风后二便失调
02
特色
01简单:全身主要取穴仅60多个,辩证灵活,取穴精少。
02易学:以面代穴,零基础即可操作。
03无痛:针刺选用普通毫针,基本无痛。
04安全:取穴多在四肢,简便安全,疗效显著。
05特效:立竿见影,秒杀疼痛。
06列举:7分钟降血压(现场测量),5分钟缓解心绞痛,5-7分钟急救脑中风。
届时,将邀请石学敏院士及学生卞金玲主任等老师讲授其学术思想、针刺法的理论内涵及广泛的临床应用,学习班采用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严格规范针刺手法量学,使学员更好的掌握并应用,从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通过本专题班专病专治的学习,相信大家在心脑血管相关疾病在临床诊疗方面会有极大的技术提升。
03
往届学员反馈
04
主讲老师介绍
石学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针灸学会会长、天津中医院名誉院长、天津市针灸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
石学敏院士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5项,其中“醒脑开窍针刺法”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被评为国家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大医药推广项目之一,“石氏中风单元疗法”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共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9项,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香港“求是”科技成就奖,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
主编著作23部,曾作为主编主持了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及新世纪一版《针灸学》教材的编写。目前承担国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重点课题2项。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生40余名。在他的带领下,针灸学科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医和针灸学科医、教、研基地。他的精湛医术、高尚医德被海内外患者和中外媒体誉为“华夏第一针”。
卞金玲:天津中医院针灸科,石学敏院士助手,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针灸特需病房主任,从事针灸专业30余年,主要特长为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病、周围神经损伤等疾患。在针刺治疗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及各种痛症,颇有专长;尤其在治疗脑梗塞、脑出血、脑供血不足、面瘫、颈椎病和针刺止痛等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曾赴德国、日本等国,进行医疗、教学工作。在从事针灸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近年来,取得科技进步奖4项,取得科研成果3项,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主要作者出版专著3部。
高淑红:主任医师、天津中医院针灸部病区主任、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病治疗特长:从医30余年,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其各种合并症,周围性面瘫、颈腰椎关节病等;擅长运用中药、针灸综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失眠、支气管炎等内科疾病。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针刺三阴交治疗急性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张春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院针灸部针灸部副部长。专病治疗特长: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24年,师承中国工程院院士、针灸大家石学敏教授,擅长治疗中风偏瘫及其合并症、脑供血不足、面瘫、痴呆、吞咽障碍、郁证、颈腰椎关节病及各种疼痛等。发表国家级杂志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石学敏针灸全集》副主编,年,科学出版社。《脑卒中与醒脑开窍》编委,年,科学出版社。《常见病实用针灸配方》编委,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等著作
05
参加对象
各医院推拿科、儿科、中医科、理疗科、疼痛科、康复科从事推拿、软组织损伤、脊椎病、理疗、骨伤、康复、针灸、针刀等科室医师、理疗师和各从事针灸技术、推拿、教学、科研机构、从事医疗保健有关人员以及儿童家长等。06
开课时间
年8月20日--8月21日(8月22日全天报到)青岛07
授课内容
01培训费元。
02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03参加学习者需提前交元报名费,上课位置按照报名顺序安排,先交费,可以有相对好的位置,尤其临床看的比较清楚。
08
报名方式
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