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晓磊
年11月18日,杏林皆知,“绿然”杯首届国际中医非遗传承人高峰论坛会的贵宾一行多人,风度翩翩,肩负着振兴中医的光荣使命感,从世界各地陆续赶来,齐聚塞上古城宁夏中卫市。那时,因朋友看病经人推荐认识了参加会医院院长刘树祥大师,他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刘树祥老师,三代中医传承、中华民间特效医术研究学会秘书长、华夏疼痛医学会专家委员。擅长各种急慢性疼痛及临床大部分内科慢性病的调理,同步产生治疗、预防、康复、保健、养生等综合效果。
多年来,从民间挖掘收集特效疗法,不断探索创新。因精通医典他因精通医典,擅长各种急慢性疼痛及临床大部分内科慢性病的调理,同步产生治疗、预防、康复、保健、养生等综合效果。多年来,从民间挖掘收集特效疗法,不断探索创新。其独创的“抠窝筋疗法”、“骨缝掐筋法”、“顶压松筋整骨疗法”通过“顶压、松筋、分筋、循经点穴、整骨、理筋"六步手法治疗骨伤系列疾病。因技艺精湛,疗效显著,闻名一方,深受患者喜爱。随着交往的深厚,多次到北京亲自让刘老师调理,小酌几杯,探讨中医文化,了解最真,受益最大。窥之一斑,兹录以片段,以飨同仁。
一、上古绝技,抠窝拨筋
来到北京,第一件首要的事就是让刘树祥老师施展他的上古绝技,抠窝拨筋。虽然很疼痛,但是被他踩过,其精神倍增,身子骨格外舒畅。预约他的病人非常多,但是他对我这个宁夏来的朋友格外亲切,一边理疗,一边给我讲“抠窝拨筋正骨”疗法,加之父亲年轻时搞过中医针灸,已故大医院的副院长,从小的耳濡目染,加之和来刘老师工作室的康复病人的了解,慢慢对刘老师的这一上古绝技,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抠窝拨筋正骨”疗法,作为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之一。历经千年医者智慧的结晶,集民间医学之精华,拯救和治疗了无数历代伤筋动骨而被疼痛折磨的患者。可喜的是民间传统的绿色的“抠窝拨筋正骨”疗法,作为传统医学绿色保守疗法正发挥独特光芒,拯救人类疼痛健康。可惜的是此疗法一没有文字记载,技窍全在“触摸”之法,全靠上一辈的口传心授和学习者的天赋悟性,所以知之者甚多而得其精髓者寥寥。拜师学艺之道全在理通。理通则手中疗效自生。心中理不通,则下手茫茫然。心不通,多揣摩,理不通,访高手。然民间传承之手法。经数代人的心口相传。集数代人之精思秘验。其技之巧,其效之神,实令人叹为观止。绝技在民间,能得其技则知此言非虚。
二、“抠窝”窍要,全在“触摸”
刘树祥老师说,摸得准方能正得准。所为高手,其所重者皆为摸法,常以他人摸不出而己摸得出为傲,而不以其手法为荣。手下摸得准,自能正得精,抠得准,所以能应手凑效。如摸不准,盲目乱拨,乱抠,手法模糊,即或偶尔碰对,但心中仍茫然。且费时费力,事倍而无功。
“抠窝筋疗”即正筋正骨。筋占大部分而骨占小部。盖人身有病变,则筋骨皆不同于常态。手摸心会,自知病之所在。或陈伤或新伤,究竟为何所伤。病起于上或起于下,皆可摸得清。了然于胸而后因症施治,只在病所拨筋正骨。余者不问。此则事半而功倍,省时省力,应手凑效。具体的操作全凭手感,即“触摸”之“巧”字,摸筋摸骨、筋骨正常与否全凭手指腹的感触,寻一根病筋从头找到尾,中间和哪根筋相连、相互影响,也要用手摸出来,拨筋法最注重的是骨关节的地方,因为病大都在骨关节的地方,找出异样的筋,即筋是出槽、错位、僵硬、无力、粘连。全凭手指腹感应出来,心中有数、脑中成像而后用挑拨、抠法等把筋松解开来,松解的精妙之道在于顺其势,随其情,顺其走势、在用手法牵、拉的作用力下顺势或拨或抠,让筋在‘动中合槽’之秒法,则筋易回位,平顺,病即痊愈。所以治病要从患处的筋去摸,也即顺着出槽的筋去摸,一直找到根源。这样就有方向性和目的性。手臂上的病可能是肩部或颈部引起,腰腿病可能为手臂引起。这样调筋正骨,便可立马见效。如将出槽之筋调正,肿胀当场或隔天即消。疼痛也然,只在局部正骨松懈肌肉而不顺着筋从远端寻其病源,应力一直存在,即使当时松了,但过几分钟或几天疼痛又开始。最后只得用西医方法:封闭止痛,手术应对。所以现在流行的手法,都是治其然不治其所以然。真正治病要会摸骨摸筋,筋伤久连骨、伤骨必及筋,筋伤骨歪、影响脏腑。筋连骨,骨连筋。筋出槽,错骨缝。错骨缝,筋出槽。摸其筋,求其骨。摸其骨,求其筋。上病之病不在上,下病之病不在下。查其症,寻其根,复其平,求其正。筋柔,体健,寿命延长。延续基本按摩法的精神,每回治病须尽量由头按摩至手及脚;或从脚腿臀腰腹胸背肩颈头。如因时间关系,至少也须到手或脚,而把病气排泄出去。因此,全身按摩过程中,会分成三段:
一是头、颈、肩背及上肢:一般采取坐姿,全用手指的点、抠、提拿及拨筋法。肩关节对上半身的疼痛是很关键的地方,会采取俯卧或仰卧,手法均是以掌、指来推、抠、提、拿,因此,整个触诊的灵敏度范围就在整个手掌上了。二是胸背、腰、骨盆及腿:一般采取俯卧,头不须如正脊的摆正,而是,或左或右看的置于按摩床上,双手上举,因这样伤筋才会显现出来。再来,就是以整个手掌来查这整片式的伤筋,是成X交叉型,或是直线型的,手感须能觉察出那积气肿的病气在那边,是由那里到那里,手须能摸出来,再来就是以掌指稍使力的推,手下有涩涩的、卡卡的感觉就对了,如没摸到伤筋而推,效果绝对不好的。有不对的地方,患者会说痛,就有伤筋,拨开了,再推,会有很顺手的感觉,不会有卡卡的,就代表把这病气推开至下一关节处了。如腰胯有问题的,应先将腿、膝盖、脚的问题处理完後,须改为仰躺着,来处理骨盆、腹部的伤筋,这就牵连到骨盆的处理。三是腿、膝盖、脚:由腰至膝盖至脚的推法中,也延续着#2点的推背法,会成X交叉型,或是直线型的,因每人的受伤角度不同,牵连不同的肌肉,伤筋的路线就不尽相同,也是须经有手感来处理,最后,还是拉拔病气,由趾头出去。这里就牵涉到人们最多疼痛的腰、腿、膝盖、脚的处理了。留下一贴治病法再来述说了。经由这种方法的拨筋按摩,一般没经过如开刀手术或针刀等外来破坏性的治疗者,或是脏腑引起的疼痛,或是气太虚弱的年长者,不须几次就能取得很高的疗效。重要是每回结束按摩是一定要把患者的病气由四肢排出去,即是一般手指及脚趾的卤(拉拔)法,没清脆的响声是表示病气没排干净的。一个伤筋的痛点,表现在医者之手上是,有异响声(细筋受外力之移动声)、发炎的筋肿、有如气垫式的气塞,表现在患者身上是酸、麻、痛。甚至牵连至他处之庝痛。如有练气功的人,用手心测会有刺刺的感觉。痛点会沿着经络走向或肌腱走向而成线,于患者是酸痛;于医者是气阻塞,一如触摸两头稍阻塞的橡胶水管之感觉,气愈塞则是愈痛,反之则较不痛;愈上去愈痛的方向,就是伤筋的方向。直到某一点时,患者会很痛处,而医者感觉气塞最严重的地方,如超过这点,则又不痛,且无气塞。则那痛点即是筋伤处,一般那里定有筋出槽的异响声。医者可可依其所知的方法上药、泄气等法再去把伤筋推开。该处一般很痛,医者须十分小心处理,通常这线索会有很多条,而常常集结于关节处。该痛点的伤筋拨开後,即筋归位,则整条发炎之线索全消失了,那痛点所引起之庝痛或牵引至他处之酸痛,就会同时消失了。如酸痛仍有存在,则是别处的伤筋仍在影响该处之庝痛,此即为气通则不痛之道理,还有那些伤筋有60-70%是沿着经络走向的,30-40%是沿着肌肉之走向的。另一个重要道理很简单,人是活的,会动的,治病时须适当的转动,才能把问题处理掉。
三、辩证施治筋柔骨正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的开首就指出“上工不治已痛治未病”,中医的出发点,它的宗旨门主治未病,是未渴而穿井,未斗而铸锥。刘树祥老师说,可现在许多人偏偏要在已病的行列跟西医较劲,搞什么中医急救医学,这就叫作不自量力,这就叫作以己之短击人之长。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你怎么可能与現代的速度相比呢?年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時。人体是一个讲究和谐与平衡的系统,顺应它的规律,就能养好身体。如果偏离了它,身体就会生病。掌握了人体自身的秘密,运用人体经络循行的规律,选对养生治病的最佳时机,也就掌握了健康和长寿的秘密。
刘树祥老师踩跷围绕中医的"疏松筋脉,调整气血,扶正祛邪,阴阳平衡,整体观念,辩证施治为总纲。达到身、心、灵合一,真正健康无病的状态。踩跷之功效,一次即达到常规按摩十次乃至几十次的功效或踩跷之功效是其它方法不可相比美的。刘老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当中找到很多影响身体健康及形成疾病的开关,将其打开一切都会迎刃而解。踩跷的同时可将全身之异常筋节、结给拉开使全身各关节滑利松解粘联。一次性达到"筋柔骨正,百病消";"筋长一寸,寿筵十年"作用。有无基础均能让你在几天内达到自己独立操作的水平。一是踩跷正骨,瘦脸瘦身,五官左右不对称,腰间盘突出症及脊柱所有的小关节移位,颈肩背腰腿痛。二是与脊柱相关疾病如:头痛,头晕,失眠,三叉神经痛,胃肠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宫寒痛经,乳腺增生,阳痿早泄,前列腺炎,性冷淡等。三是驼背,脊柱侧弯,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滑膜炎及关节腔积液,强直性脊柱炎等各种顽固性颈肩腰腿痛疾病。四是踩跷治疗妇科病,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亚健康及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应用。目前,刘树祥老师已经成功的调理五脏六腑、颈肩腰腿疼、内妇儿科疾病,十多年来,调理治愈几千人,特别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肺气肿、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溃疡、胃脘痛、胃炎、痞满、纳呆、胃下垂、腹泻、习惯性便秘、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脂肪肝、肾炎、肾病综合正症、肾结核、神经性失眠、三叉神经痛、癫痫、偏头痛、面神经麻痹、帕金森病、中风、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尿失禁、半身不遂、视力模糊、痉挛、结石、胆囊炎、肠梗阻、乳腺炎、前列腺增生、痛经、闭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抑郁症、子宫肌瘤、子宫脱垂、乳癖、习惯性流产、不孕症、盆腔炎、佝偻病、百日咳、细菌性痢疾……等百多种疾病的调理治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刘树祥大师独特的上古民间疗法,其精华对我这个文字浅陋的人来说,只能表达为沧海之一粟,但这一粟,却别具一格,十分珍贵难得,特录于此,以供读者品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