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取穴:阿是穴、阳陵泉
艾饼选择:建议木行艾饼
症状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类风湿病。
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症”的范畴。其病机为正气不足,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本病。
艾灸取穴方案
1.阿是穴
缓解疼痛
在病变局部找到的痛点,即压痛点,或在增长肿块上取两个穴。(注: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视为阿是穴)
2.阳陵泉
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辨证施灸
症状一:
*风寒湿型关节肿痛,游走不定或痛有定处,遇寒加重,得热则减,关节屈伸不利或局部发凉,四肢关节沉重,局部肌肤麻木不仁,全身畏寒怕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象沉紧或沉缓。
加灸:大椎
大椎
祛除颈部寒气,预防颈椎病
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将颈部稍微向前倾,在颈部与背部交界附近找寻,可以触摸有一凸出的最高点是第7颈椎,其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
症状二:
*风湿热型起病较急,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局部灼热发红,手不可近,活动受限,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喜冷恶热,小便短赤;舌偏红,苔白干或黄糙,脉滑数或濡数。
加灸:阴陵泉
阴陵泉
健脾利水,通利三焦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症状三:
*气血两虚型关节疼痛,肿胀变形,行握俱艰,面色苍白,心悸乏力,身皮困倦;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弦紧。
加灸:脾俞、胃俞
脾俞、胃俞
调理肝、脾
外散胃腑之热
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症状四:
*脾肾阳虚型关节肿痛,长期反复难愈,病变骨节僵硬,活动受限,屈伸不利,疼痛悠悠,同时面色淡白,肌肉消瘦,神倦乏力,纳食减少,畏寒,腰腿酸软,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夜尿频;舌淡,苔薄白,脉象沉细弱。
加灸:脾俞、肾俞
脾俞
调理肝、脾
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肾俞
调补肾气,通利腰脊
肾俞穴位于背的中点,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
症状五:
*肝肾阴虚型关节疼痛难愈或拘挛不利,局部常有轻度灼热红肿,疼痛多以夜间为明显,同时伴有形体赢瘦,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加灸:太溪
太溪
强健腰膝、滋阴补肾、调理冲任
太溪穴位于内脚踝骨突出部位正后方的凹陷处,食指按压时会感觉到剧烈疼痛,左右脚各有一穴。
症状六:
*痰瘀交阻型痹症历时较长,关节强直,关节呈暗黑,疼痛剧烈,筋腱僵硬,肌肉萎缩,或见关节畸形,或出现皮下结节,全身情况较差,舌紫淡,有瘀斑,脉濡涩。
加灸:膈俞、丰隆
膈俞
养血和营、理气止痛
位于背部第七胸椎棘突,正中线旁开1.5寸处。
丰隆穴
化痰湿,清神志
丰隆穴位于脚部外踝尖直上8寸,距胫骨前缘2横指宽处,左右腿各有一穴。
以上穴位,使用艾益生艾灸仪施灸,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每穴灸30~4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
“艾”心小贴士
1.患者要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积极预防各种诱发因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
2.避免进食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稳定的食物。如虾、蟹等海鲜食品,在类风湿发作时,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3.食疗方:公鸡汤。黄腿公鸡1只,将鸡整理干净,把牛膝、木瓜各10克,用布包裹后,放入鸡腹中,加水适量,煲粥。吃肉喝汤。剩下骨头焙干,冲黄酒服。
施灸顺序
据《千金方》记载,施灸时应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少后多”的顺序。“先阳后阴”的意思是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后背上的穴位,再灸前胸的穴位(在中医里,后背属阳,前胸属阴);“先左后右”指先灸身体左侧穴位,后灸身体右侧穴位;“先上后下”指先灸上面的穴位,后灸下面的穴位;“先少后多”指初灸者灸量宜先小后大,以便身体能逐渐适应,这是一般施灸的常规。
爱自己从艾灸开始
艾你艾我艾健康!
艾益生科技艾灸面向全国诚招微商和加盟商
联系
招商(总经理刘先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