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月科普公益行在京启动专家称慢性疼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卡拉)10月11日,在“骨骼肌与关节疼痛病规范化管理科普公益行”项目(以下简称“疼痛月科普公益行”)启动仪式上,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委刘延青指出,慢性疼痛危害极大,但大众甚至医务人员对慢性疼痛认识不足,对治疗存在很大误区,因此,推动慢性疼痛科普知识至关重要。疼痛科医务人员应带动其他科医生及大众对慢性疼痛引起足够重视,协同作战,共同面对慢性疼痛这个顽症。

全球疼痛指数(GPI)调研结果显示,全球有高达67%的人因为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的疼痛,在生理和精神上遭受折磨,生活质量因为疼痛而受到巨大影响。

“如果不及时治疗,慢性疼痛病有很大的危害,甚至有严重并发症。”刘延青指出,“有痛不用治,忍忍就过去了”这种观念,是目前我国慢性疼痛患者最大的误区。实际上,慢性疼痛危害极大,其首要并发症是情感障碍,从发病机制来讲,只要有慢性疼痛存在,就会并发情感障碍,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甚至产生焦虑、抑郁,严重的可导致轻生。而且研究已经证实,长期慢性疼痛可以导致认知障碍,记忆力减退,甚至最终能导致痴呆。

加快疼痛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刘延青强调,疼痛工作者应主动宣传慢性疼痛的科普知识,把对患者的科普教育作为常态化工作,让患者认识到慢性疼痛的危害及诊疗的重要性。

今年,中国健康科普联盟将目光聚焦于骨骼肌肉疼痛,组织专家针对常见的14种骨骼肌肉疼痛编写了《骨骼肌与关节疼痛病规范化管理手册》,同时联合西藏奇正藏药启动了此次的“疼痛月科普公益行”,将走进北京、广州、上海、重庆、苏州等15个城市,并邀请行业内具有极高声望的专家学者开展义诊和科普讲座,提升民众的疼痛防治意识,增强人们对于疼痛相关疾病的认识。

疼痛管理三步曲

第一步:预防。对疼痛进行早期干预,可防止急性疼痛慢性化,慢性疼痛顽固化。确诊疾病后,相关科室与疼痛科应联合干预,以达到最佳效果。

第二步:治疗。对特定的疼痛进行规范、有效的治疗,使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防止形成难治性疼痛或顽固性疼痛。

第三步:康复:在慢性疼痛得到控制或暂时愈合后,继续观察,做好日常防治,避免疼痛反复发生或加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ldnze.com/fsxjtzyy/961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