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推动“七大工程”全面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惠州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络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良。特别是在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领》中,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建设城市“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的导向目标,科学筹划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络,全面实行“文化惠民”七大工程:
1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动配合市“三馆一中心”建设指挥部,推动市文化艺术中心、市博物馆新馆建设,目前,市博物馆新馆已初步移交使用方,正进行布展工作。惠州大剧院交接工作顺利完成,其改造工程已列入市民心工程项目。进一步推动县(区)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广场和乡镇(街道)文化站、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建设。惠阳叶挺纪念馆新馆和惠东县文化馆、图书馆、会议中心正抓紧建设中。
2是推动公共文化内容信息覆盖工程。实行和深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同享工程建设,争取年内新建3个县级支中心、150个基层服务点,并结合“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完善公共图书馆社会络,探索实行全市公共图书馆图书借阅“一卡通”,逐渐融通公共图书资源。
3是推动广场文白癜风遗传白癜风症状化活动工程。2009年上半年,在下埔滨江公园文化广场共组织各种文化广场文化活动24场,其中演出9场次,灯展1次,放映电影14场次,观众达20万人次。快乐时光演出11场,观众达5万人次。
4是推动公共文化活动服务工程。认真整合全市图书馆、文化馆(站)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图书、节目资源,着手购置活动图书车及活动舞台车,建立全市活动图书、演出络。坚持展开文化下乡进社区服务活动,全市文化工作者坚持展开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共送戏下乡进社区190场,送电影下乡进社区3820场,送书下乡进社区3200册次。
5是推动公共文化特殊群体优惠服务工程。惠州慈云图书馆、惠州市少儿图书馆(惠城区图书馆)和惠阳区进一步完善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惠州慈云图书馆坚持每周免费为读者放映电影1场。全市文化行政部门对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实行音像制品管理费减免政策,6月1日起停收音像制品管理费。市广播电视台对无子女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低保家庭用户实行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保护费减免政策。
6是推动文化慈善工程。民营企业龙门兴运温泉旅游度假有限公司在龙门天然温泉度假村投资兴修中国农民画博物馆,已于今年3月30日开工。未成年人文化艺术教育工程、老年人文化健康支持工程和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生活活跃工程的“3大惠民计划”正在启动和推动。结合公共文化活动的普及性要求,策划和实行了“文化拥军”活动,6月27日在罗浮山驻惠某部队举行了“惠民之州双拥情”文化拥军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并举行一周巡回演出。与教育部门进行了沟通联系,联手启动青少年校园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尝试分类建立专项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并将在全市组织青少年文学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比赛。指点邱路舞蹈培训中心组建惠州市爵士少年芭蕾舞团和打造少儿舞蹈教材拍摄基地。支持儿童音乐剧《丑小鸭》等少儿戏剧复排和深度加工,大力推动少儿戏剧创作,着眼把惠州同时建成“少儿戏剧之城”。扶持“红太阳”等一批民间文化团队,积极组织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等日常性大众文化活动。公益性文化社团“惠州市惠民文化促进会”于6月21日成立,着力通过开设上集体博客和举行文化沙龙的情势,引导络文化建设。
7是推动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示范创先工程。实行推动文化大市建设的“111示范引导计划”。目前已肯定有较好文化工作基础和创新动力的龙门县作为打造文化特点县(区)试点,各县(区)打造文化特点乡镇(街道)或文化品牌、各镇(街道)打造文化特点村(社区)的工作也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