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为什么能治疗风湿
风湿是中医病名,属痹证一类,指风、寒、湿三种病邪结合侵犯机体所致的病症。可表现为头痛、发热、微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节酸痛、不能屈伸等。艾灸,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身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
(1)研究表明,艾灸有镇痛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腰腿痛,镇痛效果大多显著。
(2)艾灸能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提高血氧饱和度。施灸时及灸后,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可出现明显的充血,从而使这些部位的营养加强,加快了组织修复。
(3)艾灸对血行有促进作用。艾灸可使血行旺盛,新陈代谢加快,既可全面增进健康程度,又可对由于血行障碍而产生的炎症、肿胀起到较好的疗效。
(4)艾灸可使组织的吸收能力旺盛,加快炎症物质吸收。
(5)艾灸能加强机体自然治愈能力,使全身的生理机能好转,促进疾病的恢复。
艾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局部的关节疼痛,用艾条灸治特定的穴位,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同时避免了许多西药存在的毒副作用。因此,艾灸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有很好疗效。
风湿的中医分类
(1)按病因分类——五淫痹:风痹(行痹)、寒痹(痛痹)、湿痹(著痹)、热痹、燥痹。
(2)按部位分类:①按五体组织分类——五体痹: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搏;②按五脏分类一一五脏搏:肺痹、脾痹、心痹、肝痹、肾搏;
③按六腑分类——六腑痹:肠痹、胞痹、三焦痹、胃痹、胆痹;④按经筋循行部位分类——十二经筋痹;⑤按肢体部位分类——肢体痹:颈痹、肩搏、臂痹、手痹、背痹、腰痹、骶痹、脊痹、髋痹、膝痹、足痹、腿搏等。
(3)按证候分类——三因三候痹:正虚痹、邪实痹、痰瘀痹(瘀血痹、痰浊痹)。
(4)按疾病特征分类——特殊痹:周痹、众痹、血痹、狐惑、历节风、
白虎风、痛风、抵痹、痿痹、产后痹、顽痹、偏痹、鹤膝风、痢后风、损伤痹、蝶疮流注等。
上述四类之间的病名,其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有明显的界线,易分辨。每类疾病的命名,概念清楚,避免重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本组痹病的本质。五淫痹侧重于反映风湿病的病因(指外因);五体痹、脏腑痹、十二经筋痹、肢体痹侧重于反映风湿病的病位;三因三候痹侧重于反映风湿病的病机;特殊痹侧重于反映风湿病的临床特征。每一类痹病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这四种痹病有交叉重叠,是自然的。另外,“按部位分类”中有五体痹、五脏痹、十二经筋痹、肢体痹等,它们之间关系密切且有交叉。概言之,五体痹与五脏痹是一外一内的关系,十二经筋痹与肢体痹是一纵一横的关系。
风湿艾灸的穴位
阿是穴
位置:阿是穴没有特定位置,一般多位于病变附近。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功效:阿是穴有温经通络、缓解疼痛的功效,对于改善风湿病的痛症效果立竿见影。
大椎穴
位置:低头,颈部下端突起骨的凹陷处。
功效:大椎穴能够提高阳气,补气益血,对于改善风湿病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
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肚脐上4寸的位置。
功效:中脘穴能够调理经络、匡扶正气,对抗风湿邪气。
神阙穴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肚脐的位置。
功效:神阙穴有培元固本、益气回阳的功效,对治疗风湿病有所帮助。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四横指。
功效:关元穴能补肾培元、温阳固脱,驱除体内寒气。
命门穴
位置:人体的腰部,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
功效:命门穴有培元固本、强健腰膝的作用,可以改善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膝眼下四横指。
功效:足三里穴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能够增强免疫,对抗风湿。
注意事项:
风湿病的范围较广,发病在全身,所以可取的穴位较多,这个需要医生来对症治疗。但是,这几个穴位是必灸的,它们提高正气,补气血。只有正气足,阳气才会慢慢充盈,才能治疗风湿病。但是我们在施灸的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很多反应,有很多人参与了艾灸,到出现了反应就停止了,以为越灸越重了,其实这就是艾灸的排病现象。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有很多人艾灸后身上出现很多红疹,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元阳气驱赶病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还有灸出的游走性疼痛,就是出现的通窜的感觉,如果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此时可以用放血疗法使邪出有门。可以在大椎、心俞、膻中、十宣等处用三棱针点刺少量放血,给病邪以出处。可先行放血一次,观察症状缓解,就不用再放了。如果症状没有好转,可以在一周之后再次放血,直到症状得到缓解为止。
艾灸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出现通窜的感觉,哪里有病,就通窜到哪里。比如子宫有病,就会通窜到子宫;前列腺有病,就会通窜到前列腺;大肠有病,就自然通窜到大肠,直至病除为止。在对患者施灸时,一般不论出现什么极其特殊的情况,都应该坚持灸下去,直至被灸的关元穴不觉疼痛或有温水流动的感觉、小腹如热水袋一样温热舒服为止。在此之前所出现的情况都是病邪被化解出去的现像,比如喉咙干痛、口渴、目赤、头痛等症状,许多古今医生都认为是灸过火了,通过灸足三里就可以引火下行。但也有专家认为大可不必,因为灸关元可以祛除寒邪、增强脏腑功能,有助于恢复元阴元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