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你调理身体的好时机
尝试过“冬病夏治”么?这可是祖国医学中的特色疗法之一!小儿疾病、慢性疼痛、皮肤病、骨科疾病和很多亚健康状态都适用。原理在此:夏天气温升高,此时人体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利用这段时机治疗某些疾病,往往事半功倍。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夏季膏方适合人群:外科术后、放化疗后的辅助治疗,亚健康、慢性疲劳等的调理等,也适合去年冬天服用冬令膏方的患者,达到“进补接力”的作用。肺病科适合人群: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间质性肺病等慢性咳喘病,也适用于体虚易感,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儿科适合人群: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儿童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小儿慢性咳嗽等。风湿病科适合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产后风湿病、骨质疏松、风湿性多肌痛、痛风等风湿性疾病及免疫失调类疾病。皮肤科适应人群:慢性皮炎湿疹、银屑病、慢性荨麻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毒疣、神经性皮炎、冻疮、寒冷性荨麻疹、角化型手足癣、慢性手足部湿疹、冻疮、皲裂等患者。针灸科适合人群:慢性疲劳综合症、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肾炎性水肿、哮喘、慢性老年性支气管炎、痛经、骨关节炎、小儿遗尿、慢性前列腺炎、背痛、头痛等慢性疼痛。推拿科适合人群: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反复肺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小儿外感体虚、免疫力低下、慢性腹泻、遗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人群。
小儿冬病夏治注意点
贴敷疗程: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治未病”的方法,需要至少三年以上的长期使用。若间断治疗会影响后期效果,有些家长提出路途较远或暑期远行,建议可以用廉便有效的夏季小敷贴代替,其作用和大敷贴是相似的,并且可以自行在家中操作。个体差异:因个体差异,时间控制需要家长观察患儿反应而定,若患儿配合、时间可以适当延长,反之则减少贴敷时间。生活注意: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敷贴当日建议不宜游泳,贴后亦忌立刻洗澡,建议沐浴时清水外洗,不宜用较多的碱性洗剂防止皮肤过敏。夏季炎热,敷贴期间建议空调温度调至人体适宜温度,不可过冷,以免因毛孔开放,寒气进入引起外感。同时尽量减少运动,避免出汗。部分患儿若遇高热不退时、或哮喘发作期、或体质较热鼻衄时有、或极度敏感体质,建议慎用敷贴,可行中医中药内服治疗。
肺病患者冬病夏治注意点
禁忌症:如患者出现阴虚火旺、咳吐黄痰、咽痛、咯血以及皮肤过敏等情况,则不宜进行冬病夏治。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慎用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新鲜桂圆或荔枝、狗肉、羊肉等等。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皮肤病患者冬病夏治注意点
临床运用中药在暑季伏天治疗冬季易患的皮肤病最常见的有手足皲裂、鹅掌风、角化性手足部慢性湿疹、手部汗疱疹及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
上海的梅雨季节将至,气温闷热潮湿,为真菌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夏季天热多汗,穿胶鞋、尼龙袜者更是为真菌提供了温床。
此时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以中药浸泡和熏洗。一般自入伏开始,早晚浸泡手足各一次,连续7天为一个疗程,通常三伏天内行2个疗程。
经过一个伏天的治疗,患者手足皮疹、皲裂等症次年冬季可获改善,而一般以连续3年伏天浸泡治疗为最佳。
日常护理方面,夏季预防足癣应注意穿透气性好的鞋子,勤更换鞋袜,有脚气的人应将鞋袜放在太阳底下晾晒,还要勤洗脚。少穿球鞋或塑胶鞋,减少脚底与脚趾汗液积存。
饮食方面,中医认为足癣与膳食结构也有关,如嗜食甘肥、香燥之品,肠胃湿热,蕴久成毒,热毒上攻,溢于肌表而成,正所谓“膏梁厚味,足生大疔”,应少吃辛辣、荤腥食物,例如火锅、烧烤等,若患有丹毒者更应注意饮食忌口。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标准北京看白癜风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