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楼总感觉膝盖隐痛,偶尔还颈肩酸痛。
不知怎的,我就老觉得自己好像得了啥重病。
许是年近不惑,对自己的身体越发不自信了。
许是最近班上同事爱人乳腺癌复发,健康恐慌产生的连锁反应。
亦或许是前段时间看于娟《此生未完成》留下了后遗症。
好在今年的例行体检,有惊无险,虽不是绝对健康,但目前也无重大疾病隐患。
近日,读《没有疼痛的身体》一书,对于“慢性疼痛”有了更全面科学的理解。
本书被称为“慢性疼痛自救指南”,其作者克里斯多夫·卡里奥,是国际级别的运动教练。
书中关于“慢性疼痛的来源”让我记忆深刻。
1、始作俑者的身体失衡
为什么有些体育运动爱好者,反而看起来更“虚弱”?
邢老师是一名47岁的园艺师,平常喜欢跑马拉松。
园艺师的工作量不大,简单的盆栽植物修剪及节庆花卉造型设计是主要具体工作。
加之他喜欢跑步运动,大家都推测他的身体应该非常健康强壮。
但现实却恰恰相反,邢老师经常被肩背酸胀等慢性疼痛困扰,走过之处都伴随着浓浓的止疼膏药味道。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多人的身体疼痛不来源于摔伤和扭伤,而是身体失衡造成的。
从身体构造上讲,人的平衡点也就是重心,位于略低于肚脐的位置。
当平衡点稳定时,我们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关节和骨骼,才是协调统一的整体。
但是,当平衡点不稳定时,肌肉、关节和骨骼为了恢复平衡点的稳定,就会造成受力不均匀。长此以往,被过度使用的肌肉和关节就会因受到损伤而疼痛。
邢老师虽为体力工作者,还是业余运动爱好者,但因为不懂平衡点稳定策略,习惯于用蛮力,最终损害了局部的肌肉和关节,长期被慢性疼痛困扰。
2、司空见惯的肌肉失衡
身体失衡导致关节、骨骼受力不均,随即产生了肌肉失衡。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人群中姿态异常的人比比皆是。
坐着弯腰驼背、跷着二郎腿的人,走路时低头含胸、拖着腿抬不起脚的人,习惯性身体一侧支撑身体的人,随处可见。
这些体态上的变化,根源都是肌肉失衡。
起初,日常姿势的不规范人们不会感觉到不舒服,因为身体会为了适应这种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但随着肌肉失衡的长期延续,病痛就会伴随而来。这个过程就像赛车在一个圆形赛场中,总顺着单一方向飞驰,内侧受挤压的轮胎,就一定比另一侧磨损的更严重。
腰间盘突出、单一侧的关节炎和驼背等都是肌肉失衡最典型的例子。
3、我们怎么办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身体上的病痛,其根源都是人们的不当使用造成的。
我经常跟我那毫无健商可言的老公说,“你珍爱的汽车你都爱惜着要定期保养,坚持加标号更高的汽油,为啥到身体这个最宝贵的机器,不知道重视保养保健呢”!
如何正当使用我们的身体,让最宝贵的身体机器保持高性能运转呢?
首先,加强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