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的人,颈肩酸痛是常有的事儿,风湿、类风湿也是多发病,秋季是此病的高发季节,如果长期得不到确诊治疗,会出现关节肌肉活动障碍,晚期可发展为肌肉萎缩,从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50岁以上为高发人群
风湿性多肌痛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中,50岁以下发病比较少见。年龄愈大患病率愈高,平均年龄为70岁。据统计,该病在5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包括活动期和缓解期病例)大约是千分之六。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除考虑与人口老龄化有关外,还与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有关。另外,该病女性占多数,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2~2.5倍。
此病的典型症状是颈肌、“肩胛带”及“骨盆带”的肌肉疼痛和晨僵,就是颈肩部和上臂肌肉以及髋部、大腿部肌肉僵硬疼痛,严重者不能起床,上肢抬举受限,不能梳头、穿衣,下肢不能抬举,不能下蹲,上下楼梯困难。
部分患者疼痛较剧以至于不能翻身和深呼吸。肌肉疼痛多呈对称性分布,也可单侧或局限于某一肌群。除此之外,约半数以上患者会有一些全身症状,如感到疲乏、发热、逐渐消瘦,这些可能作为首发症状。有些患者也可出现手腕及手指间关节疼痛和水肿,甚至出现肩、膝或髋关节的一过性滑膜炎。
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
单纯的风湿性多肌痛如果不经过及时诊断和治疗,肌肉疼痛的症状会持续存在,甚至逐渐加重,进而限制患者的四肢关节肌肉活动,长此以往,会导致患者关节肌肉活动障碍,甚至可发展为肌肉萎缩,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同时,风湿性多肌痛常和另一种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疾病相伴随,即巨细胞动脉炎,约30~50%的巨细胞动脉炎合并风湿性多肌痛,这类患者会出现头痛、视觉异常、颞动脉怒张及触痛,甚至会发生脑梗或失明。
为此,对于同时出现颈肩背疼痛及发热、头痛的老年患者,应该去风湿免疫科就诊,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如何判断风湿性多肌痛
年龄,50岁以上,年纪越大,越应该往此病考虑;
症状,除了上述所说的肌肉酸痛外,风湿性多肌痛症患者还会有手腕痛、颞部痛、低烧、消瘦、睡不着觉等表现;
检查,抽血发现血沉和C反应蛋白高,患风湿性多肌痛症的可能性相当大;
治疗,这类患者只要用上小剂量的激素(强的松2粒即10毫克),就能迅速减轻症状,使病情缓解。
风湿性多肌痛早期诊治对患者有利
风湿性多肌痛症的危害不但是痛,还会因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发展为更严重的巨细胞动脉炎,进而导致头痛或视力下降。因此,越早确诊,对患者越有利。由于该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病因病机也不是很明确,没有一两年的治疗,病情是不可能稳定的。
通过一边用药还要一边观察,待症状好转,血沉及C-反应蛋白降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渐撤药或停药。风湿性多肌痛症的用药主要是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还是会比较好的。医生会尽可能将药量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但考虑到药物多少都有些副作用,因此,要求患者定期随诊,以监控可能发生的骨质疏松。
秋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注意保暖
阴冷天气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血液向人体重要器官收缩,关节等部位就得不到足够的血液进行保暖。因此,进行户外活动时一定要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服,阴冷的地方尽量少去。同时注意保持居室的温暖和干燥。
2、保持营养均衡
要注意荤素搭配,适当吃一些含丰富蛋白质类的食物,如鱼蛋奶瘦肉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但不要大量吃甜的水果,防止血糖升高。
3、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十分重要,要养成早睡早起的睡眠习惯,不要熬夜,保证每天有效睡眠七小时以上,中午可以午睡一小时。
4、注意预防感染:在天气变化以及春秋季等感染高发的季节,注意防寒保暖,室内多开窗通风,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勤洗手,以避免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感染性疾病,这些可能是免疫性疾病的诱发因素。
西宁公交集团深化内部改革再行动size有多大实物对照科普丰胸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