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从西医来讲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红肿、疼痛为特征。下肢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最常受累。虽然近几十年来风湿热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但非典型风湿热及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并非少见。今天,国家级名老中医、我院坐诊教授冯兴华就来为大家介绍他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十大方法。
1临床上,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以下列症状为主要特征:
1、疼痛
关节疼痛是风湿性关节炎首要的症状,全身关节都有可能发生疼痛,但以大关节受累更为常见。典型的表现为对称性、游走性疼痛,并伴有红、肿、热的炎症表现。关节症状受气候影响较大,常在天气转冷或下雨前出现关节痛。
2、肌肉疼痛
起病时患者可有肌肉酸痛不适、周身疲乏、食欲缺乏、烦躁等症状。
3、不规律性发热
风湿出现之前会出现不规则的发热现象,多为轻中度发热,脉搏加快,多汗,与体温不成正比。
4、皮肤黏膜症状
有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儿童多见,成人少见。
5、舞蹈症
仅见于儿童,女孩多见,患儿先有情绪不宁、烦躁、易怒等精神症状,继而出现无目的的快速动作,肢体可出现伸直和屈曲、内收和外展、旋前和旋后的无节律交替动作。
6、心脏症状
由于风湿热活动期以累及关节和心脏为主,因此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伴有心肌炎、心内膜炎等。有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症状。
2治痹十法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冯教授介绍,关于痹证的辨证,首先要辨清风寒湿痹与热痹的不同。在治疗该病时,必须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冯教授特意介绍了他总结出的治痹十法。
1、祛风法
祛风法适用于外感风邪,肢体关节疼痛,以上肢肩臂手指关节疼痛为甚,痛无定处,或伴恶寒发热,舌淡苔白,脉浮或弦者。尤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上肢肿痛及纤维肌痛综合征等见周身窜痛者。常用蠲痹汤以祛风除邪。
2、散寒法
散寒法适用于感受寒邪,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剧,得热痛减,周身畏寒,舌质淡胖,脉弦紧或沉紧者。常用乌头汤以散寒、止痹痛。
3、祛湿法
祛湿法适用于感受湿邪,或脾失健运内生湿邪,导致肢体关节肿胀、疼痛,肢体重着者。临床常用淡渗利湿法、芳香化湿法、清热利湿法、益气除湿法、祛瘀除湿法等。
①淡渗利湿法
淡渗利湿法是通过利小便以除湿的方法,是湿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淡渗利湿法治疗下肢膝、踝关节急性肿胀,方选五苓散加减。
②芳香化湿法
芳香化湿法是应用气味芳香、具有化湿健脾作用的药物以祛除湿邪的方法。适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所致的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濡滑等症。常用芩连平胃汤以芳香化湿泄浊。
③清热利湿法
外感湿热之邪,或寒湿痹日久化热,湿聚热蒸,蕴于经络,以关节红肿热痛、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当以清热利湿法。常用吴鞠通创立的宣痹汤。
④益气除湿法
本法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使中焦脾运得健而湿气自除。适于素体脾虚,或感受外湿之邪,湿浊留注关节发为痹痛者。临床症见关节肿痛,倦怠乏力,舌淡胖,脉沉细。常用参苓白术散加味。
⑤祛瘀除湿法
祛瘀除湿法是采用活血化瘀药物以祛除水湿的方法。祛瘀除湿法适用于痹证日久,瘀血与湿浊胶着为患,关节肿痛缠绵难愈者。常用四妙勇安汤。
4、清热法
清热法适用于关节肌肉灼热疼痛,全身发热,咽痛口渴,甚则肌肤斑疹,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者。风湿病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全身发热者均可应用。常用白虎汤以清气分热毒。
5、理气法
理气法适用于周身关节、肌肉窜痛,关节无肿胀,伴肢冷畏寒、心烦、不寐、胁痛,甚则悲观欲哭,舌暗苔白,脉弦者。临床常用丹栀逍遥散以疏肝理气、泻火除烦。
6、化瘀法
化瘀法适用于风湿病关节刺痛,痛处不移,夜间痛甚,或者肌肤麻木不仁,肌肤甲错,舌暗苔薄,或有瘀斑,脉涩者。常用身痛逐瘀汤治疗。
7、逐痰法
痰为有形阴邪,困遏于关节筋肉,临床多表现为关节僵硬或硬肿变形,皮下瘰疬痰核,或有皮肤顽麻不仁,形体肥胖,舌淡、苔厚腻,脉滑。二陈汤为痹病治痰主方。
8、补气养血法
补气养血法适用于气血衰少,正虚邪恋,临床表现为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肢体屈伸不利,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者。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9、滋阴法
滋阴法适用于关节疼痛,口眼干燥,皮肤不仁,或口渴喜饮,舌体瘦小或有裂纹,舌质红、苔少,脉沉细者。因此,滋阴法亦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常用大补阴丸。
10、补阳法
补阳法适用于关节冷痛、肿胀、变形,疼痛昼轻夜重,或腰背部、足跟疼痛,下肢乏力,畏寒喜暖,舌淡或胖嫩、苔白,脉沉无力者。常用右归丸以温补肾阳。
看完冯教授介绍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十大方法,相信你对中医治疗本病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如果你现在正处于疾病期,可以尽快到我院详询、治疗!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痹证。
点击浏览详情及预约冯兴华主任。
——小编有话说
预约挂号电话—
赞赏